“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是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经典战地通讯中的一段感人描写,他用饱满的情感、精巧的构思、鲜明的形象、壮丽的语言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树起了一座英雄丰碑,文章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三大伟人同时点赞,毛泽东阅后即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连赞:“写得好!很好!”,周恩来在文代会上大声感谢魏巍为子弟兵取了“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号。
01
10月19日,71年前抗美援朝入朝日,我观看了近期票房最高、最火爆的电影《长津湖》,心绪翻潮,影片中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在眼前闪耀,最可爱的人,这个词、这个称呼一直不停地在头脑闪现。
电影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以吴京饰演的伍千里为代表的第七穿插连战士为切入点全面展示长津湖战役,电影场面恢弘,真实,震撼。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我知道上甘岭战役的惨烈,是因为电影《上甘岭》的经典魅力;我了解“松骨岭”战役,是因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次《长津湖》电影的出现,则弥补了我头脑中对于长津湖战役的空白。
鸭绿江,一江寒水,风波骤起。朝鲜内战爆发,美军飞机在我国边境线上肆无忌惮地轰炸,不断挑衅,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唇亡齿寒,面临严峻形势,面对抉择,毛主席的“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言语,铿锵有力,高瞻远瞩,纵使一穷二白,纵使敌军围困万千重,也要以戈止武。
想象不到这场战役的艰苦卓绝、惨烈残酷。出生、成长于和平年代,只知道战争意味着残酷,意味着杀戮,意味着尸横遍野,意味着血雨腥风,意味着悲痛,意味着骨肉分离,但长津湖战役,除了鲜血、炮火的生命威胁,还面临着生存环境的极大挑战。
我们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遭遇了极端恶劣的天气,朝鲜50年一遇的寒冬,夜晚最低降至-40左右的气温下,长津湖地区几乎成了生命绝境;极端缺乏给养物资,战士们为了不贻误战机,紧急入朝,风雪中,他们只穿了一层薄棉衣胶底鞋,吃的是必须用身体暖化之后一层层硬啃地冻的发黑的土豆,咽着冰雪聊以充饥;还有极端落后的武器装备,战士们只有步枪,没有飞机和坦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面对严寒,美国穿的是厚军大衣,在感恩节可以肆意地吃火鸡大餐,武器装备“武装到牙齿”,全部制式化,机械化。
但是穿着薄棉衣的志愿军官兵,拿着美军认为扔进炼钢炉都不配的简陋武器,吃着美军认为饲料都不如的少量食物,在漫天飞雪的崇山峻岭中,顶着漫天落下的钢铁火雨,前赴后继追逐着敌人的坦克和卡车,生生把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功攻入西伯利亚,号称“北极熊团”的美第7师第31团全歼,彻底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麦克阿瑟的美梦,扭转了整个朝鲜半岛的军事态势。
02
我们的战士真是最可爱的人啊!
平日里他们是多么的和蔼可亲,有情有义。伍千里心心念念给父母盖新房,告别祖祖辈辈住在船上、漂在水上的生活,给三弟娶上媳妇,畅想近在眼前的幸福,他渴望安居乐业,过平凡生活;指导员梅生,看到女儿的照片,提起女儿,“百炼钢”顿时成了“绕指柔”;神枪手平河战争的间歇,在子弹头上一笔一画地刻下“平安”字眼;为了把标识弹送给敌人,被炸的血肉模糊的雷公,牺牲时说,“疼,疼死我了,别把我一个人丢到这里”。他们一个个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普通人,他们也是儿子,是兄弟,是丈夫,是父亲,也有平凡人的喜怒哀乐,有对平凡生活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爱生者难免恶死,英雄也不例外。英雄也是人,而不是神。面对即将来临的战争,英雄照样有着对死亡的恐惧,战争是惨烈的,英雄们比谁都清楚,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梅生说:“他有战场的二次恐惧”。但他们毅然决然放弃生的权利依然赴死,已经退伍的梅生狂骑一天一夜的自行车带着女儿的照片和自己的勋章“压线”归队,真正“万里赴戎机”。一群性格不一、年龄不一的普通人聚在一起走上战场,就成了坚不可摧的战士,成了国家打不垮的钢铁脊梁,他们引领着伍万里这个顽劣的新兵蛋子迅速地成长为拥有钢铁意志般的军人和英雄。
英雄之所以勇敢,是因为他内心有着强大的信念。
梅生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作为父亲,他不希望自己的亲人赴汤蹈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己一样人生,这是蘸着血泪的深沉父爱,饱含着浓的化不开的舐犊情深。
“打不死的英雄”谈子为说“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雷公说:“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
正是这些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尊严与信念让他们坚信,面对侵略,慷慨赴死比苟且偷生更有意义,更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和尊严,这信念锤炼了精神,鼓舞了士气,义无反顾,不惧强敌,向死而生。
英雄壮举,源自坚定如钢铁的信仰,千磨万击还坚劲;英雄壮举,源自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虽九死其尤未悔。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赤子之心、钢铁其身”的志愿军战士有了乱石阵上的隐忍,通信塔之战的生死搏斗,新兴里战斗的气壮山河,老兵雷公壮烈牺牲,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冰雕连”令敌人亦为之动容……
武装到灵魂的人,不惧怕武装到牙齿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03
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的战士就是这样的英雄,就是这样的民族脊梁,其精神气魄将流传千古激励后人。
如今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远去,刺骨的冰寒不再,革命先烈誓死守护的祖国已经换了人间,我们不能忘却那段历史,不能忘却残酷的战争,不能忘却曾为和平牺牲的最可爱的人。
如今盛世,如你所愿,向英雄们致敬!向最可爱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