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2”自从入坑,忠实守坑,尚未出坑,每一期都追,喜欢其中很多人,喜欢刘老师的实力与谦虚、喜欢谢可寅的笑容和声音、喜欢喻言的冷艳与执着·……
我是颜控,看着长得好看的人,心情会变好。
我也喜欢她们的真实以及身上敢拼不认输,闪闪发光的气质。
算是,始于颜值,陷于魅力,忠于实力。
金靖说,我们看的不是她们,而是我们自己。
深表同感。
感觉“青你”模式就像高考备考一样,也是几近与世隔绝,也是无数次模拟考试,只不过高考要形式单一些,没有那么多的主题曲C位竞争、公演和小剧场各种活动。高三围绕着的就是四份试卷,多的没有。但是,无论是青你模式,还是高考体制,都是一样的短时间高强度的综合能力考核。
青你考的只是能力吗?我想不是。
倘若是,为什么刘雨昕仅居第二,虞书欣位列第一,并且说着,感谢大家耐心等待她的成长这样的话。
虞书欣完全可以不用依靠“青你”出道,她本来就是演员,并且名下已有公司。
为什么还要来和其他优秀但是难遇机遇的训练生争夺有限的名额呢?
青你的舞台对于每一个参赛者应该都是机会均等的,避免陷于仇富心理,我只能默默为刘老师投上一票。
回过来看高考。
它不仅形式简单,标准也很单一硬性,就是两天四场考试,一个总成绩。它不看累计值,只看最终值。
那高考考的是能力吗?大部分是。
有的人说,高考体制一槌定音,不公平。
作为过来人,很多人应该都认可,它是相对中的最公平。没有资本竞技,只是一个成绩。
但是成绩又受很多方面影响,像心态,运气,状态。
很多人说高考毁于心态不好,但反过来想,心态不是能力之一吗?
说高考年行运不好,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四分之一可能的博弈之中,何异于儿戏?
两天的神经紧绷就成了击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你的最后一战不就是穷驽之末?溃败与否不也考验着你的忍耐力?
很喜欢蔡徐坤对训练生们说的一句话:现在考验的就是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说出这句话的人,应该是经过磨砺、留存清醒、有所思考的人。
因为这句话,我改变了对蔡徐坤的看法,没有看“青你”,我连蔡徐坤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一直以为他完全就是资本包装的花瓶。
同样的,不论是训练生们,还是高考生们,还是你我,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无一不是考验。但我们真正有把它们当作考验去解决、去面对的,又有多少时候呢?
韩寒说,
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可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地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的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当年逃避了高考的他,成为了“国民岳父”,写得了文章,拍得了电影,很多人都把他当作读书无用论的论证人物。作为反抗体制的开路者,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他说,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它考验的是你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今天你逃避了它,没有直面它,那么转身你还是会掉进同一类坑。
因为,你还是你,坑也还在那里,不离不弃。
他说,他后悔了,因为有时候,错过了时机,往后你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去填坑。
如果你现在正在面对,那么希望你直面它,填满它,不要把它想成阻碍,把它想成垫脚石。
如果你选择过逃避,并且有所抱憾,那么希望你记住你跳过的是哪个坑,下一次,勇敢地跳进去,再走出来。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可以拥有自己“跋扈的青春”的,只要不离开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