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一起探索孩子未来的第14篇文章
不知不觉这个系列更新到第14篇了,从不同的地方搜集了不同的资料。现在回顾起来,很多经验,也只是别人的说法。对于不同的家庭来说,方法都不一样。这个系列未来不会每周都更新,如果看到了更好的东西,会拿来跟各位家长分享。
今天我想跟各位家长一起聊聊比较重的一个话题,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这一代的童年,中国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成长的过程,经历了中国从贫穷到崛起。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让我们在大潮中把很多时代的因素化解为个人的因素,或者因为一些时代的问题,我们缺失了一些东西,都期望能够在孩子身上得到弥补。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迷惘,我们拼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期待把最好的给他们。用我们从时代中得来的经验,想着给他们拼一个更好的未来。
但是又不知道未来到底变成什么样,心中深深的不安感让自己停不下来,把能塞的都塞给他们。但是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知道,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
最近有个朋友问我,你能想象自己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么?我想了想,真的不知道。因为十年前,我都想象不到现在的我是什么样的。何况变化更快的十年后。那么我们的下一代们的20年后呢?
一个很直接的例子,我们这代人,看到一个屏幕,会站在那观看。而我们的孩子们,看到一块屏幕,会直接上手去点。因为他们生下来就是一个触摸屏的时代。那么二十年后呢。没有人能想像得出来。
那我们现在探索的教育是对还是错呢?没有人知道。
我不能说自己懂教育,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只能说一点最近的感想。有一点点鸡汤,但是是发自肺腑的。
我是辞职专门做现在这件事情的,周围亲友大部分不理解,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完全想清楚。只是觉得我特别想做这件事情。
从小到大,可以说我一直在活在别人的评论里。
在我的脑中,只要周围的人觉得我做的好,那么我就是好的。所以我从来不会问自己,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我只问自己,这样做,周围人会不会认可。所以慢慢的自己变的平庸认命,觉得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也未尝不可。
在决定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我跟他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也许,我天生好为人师又带点使命感吧。
其实更早的时候,在知乎碰到一个问题:
如果不考虑尊严面子薪水,你最想从事什么工作?
我的回答是三个字:做老师。
那是2017年,之后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不去问一问自己的内心?
几乎差不多的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了一篇十几万赞的回答,里面大段大段讲他见到的例子,就是为了阐述一个道理:人生任何一个阶段的筛选都只是一种形式,别被这些一时的标准迷惑,定义你最终归宿的,一定是你综合能力和欲望的那个最真实的你。
这几个月,我拼命的写,也在拼命的去补科学知识。写的爽快无比,玩的不亦乐乎,很多人觉得憋一篇文章,很难,但是对我来说是享受。我逐渐明白我自己就是享受这件事情,所以别人以为的困难对我来说都不是困难。
这是最真实的我,我用了十几年的弯路,最终还是回归到这个轨道上来。虽然不是老师,但是类似。不知道是不是最终归宿,至少我现在在向我心底最深的欲望靠近。
絮絮叨叨这些,不是为了说我自己
而是,我想跟各位家长讨论一个问题,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日子我思考了很多,直接给出我自己的答案吧。
我认为教育的终极意义就是教会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
对于很多人来说,幸福太抽象了。但是真的太重要了,我们活在一个极度焦虑的时代,原因其实是我们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几个月,当我回归自己的欲望时,我体会到很大的幸福感。虽然前途漫漫,但我坚信现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对的,因为我在用尽自己的力量去做这件事情,因为这些事情的任何困难都很少消耗我的意志力。
国外的研究,人的意志力是一种能量,可以恢复,但是如果消耗光了,恢复之前不会愿意再做更多消耗意志力的事情。如果干的是自己内心欲望驱动的事情,则消耗很少的意志力。如果干的事情是自己本身不享受的事情,那么会极大的消耗你的意志力。
我们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消耗意志力,如果你能做成功一件事情,要么你在这件事情上找到了非常大的幸福感,要么你是降维打击。不然,消耗的意志力,一定会在一个时间点,让你突然觉得扛不动了。
我们可以为了责任感扛起家庭的重担,那取决于你心中的责任感有等多重。时代在发展,生活质量在提高,但是不幸福感在上升,为什么?因为我们总归要回归自己本源,当你扛不动的时候,你会思考,现在的事情值不值?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幸福来源于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欲望。
那么我们怎么让孩子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呢?
这个能力很复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不能说具体某一个孩子喜欢什么东西。
但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是可以做到的。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会获得某一方面的能力,并发展它。然后通过这些发展,带来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回归到我们的教育上来。我们能够给孩子的,不止是语文,数学,英语或者科学,也不只是钢琴,围棋,跆拳道这些具体的东西。
我们需要的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始终有自我学习的动力。这一切的根源是好奇心和对世界的兴趣。
如果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一项又一项的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意志力的消耗最终会让我们停止去探索这个世界。
而如果我们是对世界充满好奇,我们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是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探索这个世界。那么人生不再是一项一项的考试,而是去探索一个又一个迷雾。保持好奇心是让我们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
葡萄现在每周会去上两次英语课,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愿意说任何英语,虽然我说简单的英语她能听懂,但是会用中文回复我。
有一天在送她去老师家里的时候,路上她问了一个问题:“爸爸,我们都是说的普通话,为什么要学英语。”
我的家里有一个地球仪,我曾经带她认识过一些国家。比如美国,俄罗斯,给她讲过一些风土人情。
我问她,你还记得美国么?
她说:我记得啊,他们在地球的另一面。
我说:有一天,你可能会去美国旅游或者学习。也有可能会有美国人来中国旅游学习,他们说的就是英语。如果你想跟她们交流的话,就要用英语了。不然就像绘本里的外星人来地球一样,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了。(绘本《正义之士》里的故事,葡萄特别喜欢)
我不知道她听没听懂,之后再也没问过我为什么学英语。也开始能够跟我用基本的英语交流了。
我想让她明白,这件事情,不是一项任务,而是未来她想要探索世界的基本技能。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心,同时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去寻找她自己的幸福。
这也是我们的标题语的由来,世界那么大,让我们一起去探索!
分享一个视频,歌手陈美龄的采访,她的三个孩子都进入了斯坦福学习。我想每个希望自己孩子幸福的人都可以多看几遍。如果你觉得有用,帮忙点一下右下角的好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