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健身经历
近年来健身越来越流行,明星们个个开始晒马甲线,各地马拉松越来越多,各种健身APP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身处其间,肯定很多人都对健身蠢蠢欲动。
对于健身,我个人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我父母从年轻起就有晨练的习惯,小时候在功课不是很多的时候经常跟着父母早上去运动,主要是跑步和打羽毛球,有时候也根据体育课的需要练习下爬杆压腿什么的。可惜小学开始,体重逐年上升,慢慢也就荒废了,唯一的反弹也就是中考体育前,花了3个月时间跟着一个比较出名的体育老师针对性练习,体重轻了二十斤,身形好了很多,但这一切都在中考后两个多月的假期内还了回去。
后来到高二突然醒悟自己太肥,强制自己节食和运动又回到标准体重,可惜大学四年又还了回去。在英国读研时,不知道是水土原因还是当时真的太穷,莫名瘦了二十斤,回国后又一次还回去。前年突然发现自己马上就三十了,联想到三十后肥胖是各种恶性疾病的最大诱因--研究生半个方向是生物的馈赠,下了决心在三十时回复到标准体重。当时正好看到BBC关于轻断食的纪录片,便亦步亦趋地开始周二周四轻断食,配合游泳、跑步和keep的各种训练计划,终于花了半年瘦了20多斤回去,体型也好看了很多。
可是轻断食也是断食,每周两次久了还是觉得不舒服,有段时间工作一忙吃上面稍微不注意马上又长回去6斤肉(晨起便后同秤)。幸好个人意志力顽强,最终还是把体重维持到150以下(身高170)。虽然将体重减下来并且维持在标准范围内半年多,可是始终觉得这么个搞法终究不长久,终于在2016年最后一个季度下了狠心,花了5000办了健身房会员,而且立刻又花了10000买了27节(24正+3送)私教课。这里,必须要提下李笑来老师的观点,作为他的长期读者,我很早就知道他说尽早请私教、40节课后自己练的观点,但是我一直到这时才践行,三节课后就发现自己之前太傻了,全部上完后不仅觉得刚开始上的时候傻,更是对健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现在我依旧170身高,体重还长到了150,但是谁都觉得我看上去比之前靠节食运动时的140更标准。为了梳理自己这些年健身走过的弯路,我想写写我目前对于健身的整套理解,希望也能够让有需要的人得到启发。
健身的目的
说到健身,很多人会想到类似彭于晏那种一身紧实的肌肉,事实上很多健身房给大家营造的形象也是如此。可如果仔细想想,健身,健康的健,身体的身,字面的意思应该是健康(动词)身体,可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只有肌肉才代表健康?事实上,大多数人想到健身是因为身体出了状况---肥胖、三高、精神不佳等等,去健身真正的目的在于得到健康的身体。根据我的健身体会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觉得首先要明确下健身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对我而言,那就是健康,那么健康的定义是什么?是一身肌肉吗?很多人肯定会反对,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健身房练出一身肌肉是死肌肉不好(当然这也是个错误的观点,后面会讨论)。我认为,健康,首先是要有比较好的体质,少生病痛或者有病痛后恢复快;其次要有比较充沛的精力,能够胜任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最后才是要有比较好的活动能力,跑跑跳跳都灵活自如,身形不能太差等等。
如果按照这种健康定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健身?要实现强健的体质,充沛的精力,良好的活动能力,除了靠父母的遗传,主要还是要靠后天的保养。后天保养分两方面,一是要生活自律,起居有度,饮食节制,二是靠合理运动锻炼,而这两点事实上都在健身的范畴内。生活自律,起居有度就不细说了,概括起来至少做到每天晚上能睡7个小时左右,平时尽可能少饮酒吸烟之类。饮食节制,这个大家是“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吃不好这一生”,后面会结合健身方式将我个人饮食心得分享下。合理运动锻炼现在在网络上也是众说纷纭,大的概念不少,小的细节也很多,但结果往往是信息过载不成体系,作为一个锻炼时间够长、请过私教的人,我觉得可以给大家梳理下主要重点,希望能够拨云见雾,提高大家的健身效率。但是这里要声明下,由于我自身年龄有限,这篇文章介绍的健身内容可能只适用于年龄25至35身体无重大缺陷的人士,如果不在此范围,最好请教专业人士制定自己的健身方案。
健身的起点
上面说了,健身最主要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健身能对健康起到作用最主要的方面其实不是肌肉,而是心肺功能。只有有好的心肺功能,你才能有好的精力、好的体质。因此健身当中其实最重要的是心肺能力的训练,只有增强了心肺能力,才能增强其他的一切能力,增强心肺功能的训练可以用心率来衡量,这是网络上的卡氏公式:
心肺训练心率 = (220 − 年龄 − 静态心率) × (55%~65%) + 静态心率
在这个心率范围内的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比较简单的就是通过慢跑、快走来实现。但是作为一个长期有运动的人,我想说,这个观点和公式都是对的,但是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那些之前并不怎么运动或者很长时间没有运动过的人。
我个人观点是,要锻炼心肺功能,同样的运动,最好先从减肥心率开始。
减肥心率 = (220 − 年龄 − 静态心率) × (35%~55%) + 静态心率
为什么呢?上面两个公式显而易见的是,减肥心率低于心肺训练心率,在实际运动过程中,你能够很明显感觉到减肥心率是比较舒缓的,而心肺训练心率则会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即便我这种之前一直不专业但是有运动的人也是如此,那么可想而知,如果你是一个不怎么运动或者很长时间没有运动的人,一上来就做心肺训练心率,你会很辛苦!而很辛苦的另一面是,你会更容易放弃!如果你还是个不爱动的胖子,你不仅容易放弃,你还很有可能因为一下过猛的锻炼伤到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膝盖,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因此,我强烈建议做慢跑和快走的人先从减肥心率开始,习惯运动的感觉后,再逐步提高到心肺训练心率。如果你是个胖子,那么最好一直做减肥心率直到你将体重降到高于标准BMI5%的范围内后再做心肺训练,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坚持习惯运动还可以保护你的膝盖减少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