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端坐在瑜伽垫上,望着窗外晨曦前的夜空,紫红色的绚烂中带着点迷离,月牙儿弯弯,星辰已去,阳光未现,鸟儿欢叫,昨日烫伤的地方已经不觉得疼,嗯……我清晨到底梦到了什么呢?想要告诉我什么?……日记里也并没有写明白。
视频里传出郭老师的指引语:此刻,请安坐下来,挺拔脊柱,觉察一下今天,你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嗯,我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是“我被怎么了吗?”
——醒时感觉做了很长的一个梦,试图回忆起来,但因为贪睡直到闹钟响了我才爬起,梦境被打断了,有些恍惚想不起来。但我忍不住问自己的是“梦里,我被怎么了呢?”
这一个“被”,戏份十足啊!
哪怕只是在梦中,我也仿佛很在意“被怎么了”。
这是什么?这是谁的?
觉察这份感受。
嗯,是的,此刻有些变轻了。是很多人想把“责任”甩给我,而我又去接了;是我被动认同了他人的指责或者期待;是一种“受害者模式”!
希望看见自己受的苦,借由这样受的苦和不容易去博取别人关注同情或者认可,还以为讨好就可以得到爱呐。
这是一种不安全感,还想要去推卸责任给别人而不自知啊!
然而陷入受害者模式的人,有时候又会无形成为一个控制者、掌控者。这都跟潜意识有关。
如果想通过受害者可怜兮兮的样子来得到同情和关注,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那么这背后其实已经是一种隐形的控制和掌控了。看那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人就知道这威力有多大。另外“中国式”的母子关系也算一种,“妈,这么不容易还不是因为你!我在这个家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难道你不知道吗?你还不听话一点……”诸如此类,生活中也算不少见的。
同时,如果这个受害者模式是隐性的,那么他的潜意识里往往是要救自己于水火的,说明他并没有放弃自己。但这样隐性的自救很容易从外在看起来成为一个“拯救者”,像一个英雄。他可能无力于救助自己(或者他的意识并没有看见自己需要救助的这一部分),从而他会投射出去,通过救助别人来实现这样的愿望。
在沟通中,“受害者”极可能会发展成萨提亚5种沟通模式里面所说的讨好型与'指责型,距离表里如一、内外一致的表达就会越来越远。
好比,我小时候不知从何时起就会有一种想要撑起这个家,证明自己,然后去拯救或者荣耀家族的那份使命感,这背后其实是忽略了自己作为幼童的需要,让自己长成一个“小大人”了。这份成长过程当中爱与照顾的隔离与感受逃避,让自己会有一些爱恨不分明,在关系当中很难去做一个斩断!当然这背后是源于对一份死亡的恐惧,分离是会让我备受折磨的。而如今看来这样的深刻体验,也成为了我去领悟人生的脚本。
如果不是因为今晨这“一悟”,我可能很难认同自己也有扮演受害者角色的这部分,当然惯性就是这样子,让你陷深陷其中而又不自知。
看见就是终点。
一个人的内心对话会直接导航他的行为。
既然我看见这个对话是什么,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什么,那么我就可以更加的释然,从而“悦纳”自己!
想起缮夤老师常说的:我改变的速度是我创富的速度,我改变的速度是我幸福的速度!
唯有意识先动,方能行动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