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28 周二 晴间多云 -1至11度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2025年1月28日,除夕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文化底蕴的传统佳节翩然而至。作为农历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更是辞旧迎新的重要节点,它宛如一把钥匙,开启新一年的希望之门。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老祖宗留下的“1不倒,2不灭,3要做,4要吃”的传统习俗,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智慧,值得我们深入探寻、用心传承。
1不倒:剩菜不倒,福泽深厚
除夕当晚,一家人围坐桌前,享用丰盛的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具仪式感的时刻。而用餐完毕后,餐桌上的剩菜便成了“福根”,不能随意倒掉。在传统观念里,剩菜寓意着“年年有余”,既象征着家中粮食充足、钱财有余,生活富足,也表达了对食物的尊重与珍惜。在过去,物资相对匮乏,人们深知食物的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辛勤的汗水,除夕保留剩菜,是对过去一年辛勤劳作成果的珍视,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如今,生活条件日益优渥,但这一习俗所蕴含的珍惜粮食、敬畏食物的精神内核,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时刻提醒着我们居安思危,杜绝浪费。
2不灭:灯火长明,香火绵延
灯火不灭,光明满溢
除夕夜,室内灯火辉煌,室外灯笼高挂,是一道温暖而又充满希望的景象。灯火不灭的习俗由来已久,它象征着希望、团圆与幸福,寓意着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家庭繁荣昌盛。在古代,人们认为除夕夜有“虚耗”这种作祟的鬼怪出没,虚耗会带来贫穷和灾祸,而灯火能将其照跑,保家宅安宁。这一传说虽带有神秘色彩,但却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心理层面而言,灯火通明的环境能给人带来安全感和温暖感,让家人在团聚的氛围中更加安心、愉悦。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灯火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情感的寄托,是家人之间深厚羁绊的象征。
香火不灭,缅怀先辈
在我国传统习俗中,香火承载着后人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除夕夜,供奉祖先牌位,上香祭祀,让香火持续燃烧,寓意着家族血脉的延续和后代的繁荣昌盛,同时也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幸福美满。若香烛无法燃烧整晚,人们会采用插电或充电的蜡烛来替代,以确保香火不断。这一习俗不仅是对家族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孝道文化的传承,让子孙后代时刻铭记自己的根脉所在,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要做:传统仪式,辞旧迎新
贴春联,福气满门
春联,作为春节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除夕当天,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地将准备好的春联贴在大门两侧。春联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与感恩,也有对新一年的憧憬与祝福。“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延续的祈愿,以及对新的一年福气满盈的期盼;“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则体现了人们对事业顺利、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向往。红色的春联搭配上金色的字体,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更寓意着新的一年好运连连、福气满满。
放鞭炮,驱邪纳福
放鞭炮是除夕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传说中,年兽害怕光、红色和响声,所以人们在除夕夜放鞭炮,以驱赶年兽,保佑家人平安。随着时间的推移,放鞭炮逐渐演变成一种庆祝新年、驱邪纳福的方式。鞭炮声声,噼里啪啦,寓意着辞旧迎新,将过去一年的晦气和不如意统统赶走,迎接新一年的好运与吉祥。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在放鞭炮时说一些吉祥话,如“鞭炮一响,黄金万两”“岁岁平安,年年有余”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过,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地方对烟花爆竹的燃放进行了限制,电子鞭炮等环保替代品应运而生,既保留了传统习俗的韵味,又符合现代环保理念。
守岁,祈愿安康
守岁,又称照虚耗、守岁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除夕夜,一家人吃过团圆饭后,围坐在一起,或聊天叙旧,分享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或观看春晚,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或玩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打麻将、玩纸牌等,共度这温馨而又难忘的时光。年长者守岁,是为了珍惜过去的岁月,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祝愿父母长辈健康长寿。守岁的过程中,家中灯火彻夜通明,象征着照走邪瘟病疫,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一习俗不仅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更让人们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4要吃:美食寓意,幸福满溢
饺子,财源广进
饺子,因其形状酷似元宝,成为除夕夜餐桌上的“宠儿”,寓意着招财进宝、财源广进。在许多地区,饺子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包饺子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工合作,有的和面,有的调馅,有的包饺子,其乐融融。饺子馅的种类繁多,有猪肉大葱馅、韭菜鸡蛋馅、虾仁馅等,每种馅料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寓意。在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还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红枣或糖果等。吃到硬币的人,寓意着新的一年财运亨通;吃到红枣的人,生活会甜甜蜜蜜;吃到糖果的人,则会事事如意。这种充满趣味的习俗,为年夜饭增添了不少欢乐和惊喜。
汤圆,团圆甜蜜
汤圆,作为南方地区除夕夜的传统美食,以其圆润的外形和甜蜜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汤圆寓意着阖家团圆、生活甜甜蜜蜜。在制作汤圆时,通常会将糯米粉搓成圆形,中间包上黑芝麻、花生、豆沙等馅料,再放入锅中煮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气腾腾的汤圆,感受着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汤圆的“圆”,不仅代表着团圆,更象征着生活的圆满和幸福,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和睦、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
年糕,步步登高
年糕,谐音“年高”,寓意着年年高升、步步高升。无论是北方的红枣年糕,还是南方的白糖年糕、桂花年糕,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魅力。年糕的制作方法多样,可蒸、可煮、可煎、可炸。蒸好的年糕软糯香甜,口感细腻;煎过的年糕外皮酥脆,内馅软糯,别有一番风味。在除夕这一天,吃上一口年糕,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事业蒸蒸日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鱼,年年有余
鱼,是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因其与“余”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在准备鱼这道菜时,通常会将一整条鱼端上桌,并且在吃的时候不能吃完,要留下一些,寓意着“吉庆有余”,希望新的一年里生活富足,财富有剩余。鱼的做法也十分丰富,有清蒸鱼、红烧鱼、糖醋鱼等,每种做法都能展现出鱼的鲜美。清蒸鱼保留了鱼的原汁原味,营养丰富;红烧鱼色泽红亮,味道浓郁;糖醋鱼酸甜可口,外酥里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鱼,共享这团圆的时刻,也分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