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主张良知不应该被过度使用,如果超过了范围,就会被情绪所左右,比如父母亲人去世,很多人都会伤心过度,这样就会失去本性。反而容易出现很多的错误。至于如何摆脱情绪的控制,王阳明讲的是不要执着,凡事都应该以平常心应对,太过执着就容易形成情绪的波动,比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说着说着就急眼了,这就是太过于执着,反而教别人的孩子,或者跟同事之间交流,不容易出现这种情绪,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这种执着。
有一种说法,愤怒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种惩罚还相当的残酷,王阳明说,我们不可能阻止愤怒,但是愤怒确实对我们有害。所以必须想办法减少愤怒。王阳明的方法就是规避,而不是逃避。尽量把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不要以第一人称出现,你就没那么愤怒了。我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别人挑战了我们一些东西,比如权威,智力,面子等等,但如果你把这些东西看淡,自然也就没那么愤怒了,比如王阳明自己,平定宁王叛乱后,不但没被嘉奖,还惹来很多麻烦,第二年甚至丢了工作,你说他愤怒不愤怒,同样遭遇的就有岑猛,他没有处理好,于是就被扣上了反叛的大帽子,结果只能死路一条。而王阳明就全都看淡,他认为世人自有公论,表面上看吃了大亏,但是却万古流芳,几十年后还加官进爵。把自己当成名利的旁观者,我们自然也就不再愤怒。有些东西你越是争取,就越是得不到,反而把手放松,很多好处却不期而至,就像老齐说的,做好你自己的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把你自己的事都做好了,好事自然就该追着你跑了。
至于恐惧,也是内心的产物,当你面对未知的伤害,才会产生恐惧,而当你把最坏的结果想明白了,恐惧也就消失了,比如王阳明当时在锦衣卫的监狱里,他就没打算活着出去,所以这也就不再有恐惧,反而后来都是惊喜。王阳明说,恐惧的根源,是你的偏好决定的,你总是想不劳而获,自然就害怕亏损。越是想在市场投机,但是当预测错误的时候,就会非常恐惧不安。相反那些做价值的投资者,把公司已经算的很明白了,心中有价值,他自然持股不慌张。巴菲特那种人,他已经看到了现金流动,他当然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他不想投机,甚至用做空期权封杀了股票的波动性,自然也就无所畏惧。股市涨跌都跟他没关系。现在有些人恐惧中年危机,那是因为你偏好混日子,没有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要想打破这种恐惧,就赶紧去努力学习吧。当你有几条通道都能获取收入的时候,恐惧感自然就消失了。
良知认为错的就是私欲。人肯定会有欲望,我们不是要遏制欲望,而是要把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就比如表现欲,一个人之所以喜欢和人争辩就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如果辩论赢了,他就自以为是君子,而对方是小人。但是如果不停的争辩,假设你都赢了,那么会发生什么结果?你觉得你比其他人都厉害,再然后你就不会吸取任何有用的意见。很多人不读书不学习其实就这样,他们认为读书没用,都是骗人的东西,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从国际局势,到国内经济人文地理,他什么都懂,但是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如果您来北京出差,经常做出租,就会发现,很多北京的的哥就是这类人。似乎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事。
王阳明说这些都是虚名,人真正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反省自己。如果你经常指责别人,就会对自己的毛病视而不见。另外指责别人是毫无作用的,也必然引发别人的反弹,最后导致相互谩骂,相互攻击,还反而影响自己的心情。你越是攻击,对方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他也会死不承认。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达到目的,需要一些策略。比如欲擒故纵,就是很好地方法,先认同然后再反驳。比如先说,我觉得您说的特别对,我也认为是这样的,但是您觉得,是不是这么调整一下,会更好呢?
王阳明很推崇周易,他说易就是变化。要随时随地的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做事的规则就是致中和,调节你的思想和行为,让他符合你的良知。比如王阳明在江西平定宁王之乱,广西剿匪,以及最后私自离开,都是没有按照命令行事,但是符合他的良知。所以才成就了他万世美名。如果他等待朝廷命令再对宁王发起进攻,那么历史就有可能改写,百姓恐怕要遭遇很长久的刀兵之乱。王阳明只在乎该做什么,而不在乎是否符合规矩。我们要盯住内心的良知,而不必太在意外面所谓的那些规矩,有的规矩,只是一种诱惑,一种束缚。是你走向成功的阻力。就比如创业这个事,伟大的事业,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游走于规矩的边缘,比如淘宝一开始就被说成是假货集散地,腾讯的游戏是专门坑青少年,如果你完全合规,也就不可能有创新了。当然等他们变成5000亿美元的公司的时候,自然也会努力把自己洗白。
王阳明并非是妇人之仁,他也经常跟弟子说,和恶人打交道,要记住试图改变他们的恶性,往往会适得其反,你越是劝说他,责备他,反而越是会遭遇反弹。弄不好恶人就要憋着害你。他经常对恶人表露出一种观点,不要以为我好欺负,我只是不跟你一般见识。比如他在江西剿匪,在广西剿匪都是这样,对于那些大奸大恶的土匪,他从不姑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者,杀无赦。这其实也给我们提醒,有些人可以给他们机会,一旦屡教不改,那就不要再企图接触了。
王阳明讲,我们平常都能装的很像圣人,那是因为没遇到事情,一旦遇到事情了,心态就很难恢复平静,所以我们修炼的目标就是,要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心情仍然能够平复。比如面对股市涨跌,你能否依然心如止水呢?很多人都说我能长期持有价值投资,但是等股市跌下来之后,心里却慌得一逼。再也拿不住了。所以这就是过分的高估了自己。
王阳明说,为什么我们总觉得不幸福,主要是因为不自由,身体和精神总是受到约束,就会不幸福,之所以我们被限制,是因为我们和外物产生了对立,根本原因还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外物。于是也就有了是非好恶之情。这些标签反过来又影响你。比如股市下跌,大家认为都是不好的,一看到下跌你就恐慌,就生气。于是股市下跌也就对你形成了干扰。试想一下如果你用做空期权对冲掉了股市的波动,或者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那么股市下跌,这个不好的标签就没那么明显。有利有弊就变成了中性。王老师讲,善恶在你心中,遵循天理即为善,为气所动即为恶,这里面的气指的就是情绪。有的时候你太想成功,太想出人头地了,就会丧失掉最宝贵的幸福感。老齐的理解是,我们应该有点大格局,做好自己,但要把结果看淡。如果反过来,不怎么努力,还把结果看重,那你就会很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