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艺术真是源于生活的!

周末的主题基本永远都是努力干活、(洗衣、烧饭、收拾打扫)努力游乐。文字工作倒是都放在平时来做了。比如说,昨天整理周六去日坛拍的照片,一看之下才发现那几张池塘的片子,OMG,活脱莫奈的范儿,话说个人是个莫奈的长年死忠粉,连丝巾都是选的莫奈名作睡莲的图案。那位说尔拍照时都没看出来么,看官且住,你是不知呐,首先当时那个小池塘边上有一队老者在纵声歌唱,让人听的只想速离当场,能拍上两张已属不易了。要不怎么照片上的池塘有一边没拍上呢,人物肖像权呐。

其次乃因天时所至,盖为拍照当时是上午9时左右,响晴薄日的大日头高高就在俺的脑上头,以致手机所拍照片那是根本没法预览,俺只是凭感觉胡按一通,至于拍下何景那真是全依天命。所以在之后检查照片时才能一览所拍内容这种事也成了应有之意。

以前总觉得莫奈的睡莲池画的有些乱,现在看才知道人家是真有生活真有现场感。当然,自找原因的说,这也是看惯了中式工笔的应有之义,已经习惯那种单只特写,很大颗花瓣,一大朵占满整个画面的宫廷画院风格,再看西洋油画就有些不适应啰。不过美的东西是没有国界的,艺术如是说。以上内容请自行参考图片。


现在看看照片再看看画儿,再看看画儿再看看照片,数看之下,真觉大师果然不愧是印象派的出身,太太太太印象了,请原谅一个文盲贫瘠的形容词语。转成白话说就是个人在一看到照片的时候脑子里就一下子想到那些画儿,就像从返利网站一下跳转到购物网站一样,众:这叫什么比喻,OMG。或者说,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印象派真是一个所见既所得的名实相符的画派呵。当然,凡是能流传下来的老道理通常都自有其道理,比如我们从前都看过齐白石老人为了画好虾专在家里养了一缸虾天天观摩的故事,同样的,莫大师之所以能将睡莲画的如此这般生动带感,也因为人家有生活,有实地经验呐,别忘了人家后院花园便有一池睡莲,如此这般天天见,日日看,细心揣摩其各种细节各个方面,便如俺每天待奉自家阳台那些所谓花草,一闭眼便觉盆盆如在眼前,当然现实是那盆都长的不咋样。好吧,咱只是想举个真实的例子证明下观察的重要性呐。虽然扯来扯去,扯到最后似乎又是用事实论述了一堆老掉牙的东西,比如写作课里所提“积聚”在创作中的表现真的是很给力,虽然教授讲课时还吐槽说,什么“积聚”,就是积累换个说法嘛。比如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比如艺术果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不过,道理总是那些道理,几千年来一直默默的放在那里,真正能懂能记,达到所谓的“知行合一”,还是在于自己。这些年炒的很火的“间隔年”,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有青年时期“壮游”的传统,都不用和家里说神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类的昏话,背起书囊,实地践行一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走四方,实实在在的受几次骗,上几回当,知道知道真实的世界什么样,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王夫之的通鉴论,黄宗羲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都是实实在在的读过几十年的书,走过几十年的路,有丰厚的学识和丰富的实地考察经验,思想与实际合而为一的产物,当然,凡是可称的上伟大的东东都是这样的。

此为杜甫壮游诗,名虽切题但内容其实基本上是诗人一生的经历总记。因为是其晚年风格大成时所做,文笔甚美,不忍节选,便悉数放在此间,可不是为了凑字数吼。

《壮游》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

黑貂不免敝,斑鬓兀称觞。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

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

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

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禹功亦命子,涿鹿亲戎行。

翠华拥英岳,螭虎啖豺狼。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

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斯时伏青蒲,廷争守御床。

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

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

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692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82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995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223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4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08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91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29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46评论 1 31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70评论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39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37评论 5 34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37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77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33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60评论 2 3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47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