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这句话每一个中国人都特别熟悉,很多年来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从久远的传说,红色的物件加熬夜为了对付“年”这个怪兽,到现在春节已经演变成相聚相守,期待新春的佳节。
传统会变,传承不变。一代又一代中国大地上的子民,每年春节都要全家团圆,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离家有多远。
对家的思念,回家吃年夜饭是春节第一个仪式。
提前一个月开始订票,放下手里不管有多忙的工作。
安排好家里的一切,带着自己的小家,回到大家里。
不管有多远,都要赶在年夜饭之前到家,不管有多累,吃到年夜饭,浑身的疲惫烟消云散。
一家人其乐融融,跟父亲聊聊工作,跟母亲聊聊家常,一年到头,不白忙乎。
夜里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家里准备上热气腾腾的饺子。
流传千年的大年夜吃饺子,满满的仪式感,把过去的一年一切的不好都过去,迎接着满是元宝的新的一年。
初一走走,拜年是春节的第三个仪式。
忙乎了一年到头,过年正是亲情延续的时候,许久未见的邻居,大年初一出门都能见到。
拜个年,说个吉祥话,聊聊近况,生疏的感情就又回来了。
血浓于水,初一带着礼物去亲戚家串串门,拜个年,吃个饭,喝个酒。
跟亲人们聊聊天,觉得这个世界你并不孤单,你还有很多的兄弟姐妹。
那么第二个仪式是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揭秘,那就是压岁钱。压岁钱是汉族的传统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计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给晚辈。
压岁钱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认为可以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据说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过年了,准备个小包,专门装压岁钱。
爷爷奶奶会给压岁钱,姥姥姥爷会给,七大姑八大姨都会给,父母还会给。
一到过年,小朋友就发财了一样,成了土财主。
过去的孩子可能还会懂事的把压岁钱给父母,现在的孩子恨不得买个保险箱把压岁钱都锁进去,理财意识很强。
三个春节的仪式,象征着我们中国 的传承,年夜饭、压岁钱、串门走亲戚,满满的仪式感,满满的幸福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