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王小波的人知道,标题是他一本书的名字,我其实没看过这本书,它只是躺在我的豆瓣书单里,等待着被开启。
周末的下午,上海下着大雨,打球不得出门不得,于是在家胡思乱想的时候,脑子里冒出有意思的观点和思考,盘根错节却逐渐清晰,于是尝试把这些内容写下并作为开年第一篇,也算是应了题目。
去年二月份的时候,有一本书很火,但是名字却很普通——《好好学习》,看过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接触到一个概念,叫做“底层逻辑(概念)”,这本书具体讲什么很多人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只是我通过看这本书突然意识到一个事情:任何事情都是有底层逻辑的,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这件事。小到工作方法习惯,个人认知思维,大到历史商业的变化、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传统观念的影响,都有一定的底层逻辑且很多是互通的。
举两个我思考的两个例子。
其一
很多人提到“时间管理”这个词的时候,会想到GTD,四象限法则,番茄法,这里面还有一个史诗级的时间管理大师——柳比歇夫,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时间管理,感兴趣的可自行百度《奇特的一生》。但问题是:有几个人有如此强大的毅力和专注,能做到他那个样子,如果他的方法仅仅是个例而不是普世的,那是否应该有一个更通俗的逻辑去告诉我们如何“时间管理”?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把一天或一周的事情合理安排到to do list上,也许按照工作,生活维度,也许是重要紧急程度,同时也考虑到特殊情况并预留了时间,似乎计划是完美的,只需要执行就可以了。但最后结果是怎样?你自己知道答案的。问题不是出在计划不够好,而是你。
两层意思:你的自制力不够强大,累了惰性出来了计划完不成了,这是第一层,当然如果你自制力足够强大,可以解决很多以上问题,那再深挖呢,为什么会累?为什么会懒惰?这就是精力管理的问题所在了。每个人每个时间段的精力表现是不一样的,有高有低呈波动变化且通过训练可以整体提高精力水平,如果你在精力低谷——比如刚吃完饭——的时候强迫自己看一本晦涩难懂的书,你一定瞌睡过去,这个时候再讲自律,肯定没啥用。
你会发现这些最终指向的不是如何管理你的时间,而是管理你的精力,这种精力虽然是波动变化,但可以通过训练整体提高。所以,一切管理时间的方法和工具不能说不好,而是不够好不够底层。
其二
前几天跟朋友讨论两性关系中,为什么多数情况下女性是弱势方?你也许会说性别歧视,男尊女卑或者女性自古就是要相夫教子的,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两个观点都是对的,但是再深挖原因,究其本质呢?就两个词:效率和经济独立。
在石器时代的食物主要来源是打猎和采摘野果,没有固定食物来源,需要族人出去觅食;到了农耕时代,主要食物来源是种植农作物,那个时候还没有大规模家禽的出现;再发展到工业时代,生计的主要来源是工厂做工,多做多得(这才是加班制的由来啊!)。以上如此大跨度的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生存依靠条件就是两个字:体力。而男性天生比女性身体强壮,于是以上所有的事情,大部分情况下,男性做起来更有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男性的地位提高。
到了工业时代,身份这个概念开始与金钱,地位,权利挂钩。由于前面说的效率的制约和基因中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女性势必在经济上弱势,同时地位上弱势。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事情变得不太一样了:女性可以收到同样的教育——赚钱的效率不低于男性——经济独立——家庭地位提高,这一连串的逻辑链发生后,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兴女性,她们仍然会结婚生子,但是家庭地位不输于男性,家务琐事,教育孩子不是女性就应该做而是两个人一起做甚至请保姆做,因为有钱。
当然,这里并没有说“有没有钱”和“爱情中谁强势”有必然的关系,而是因为可以赚钱,说明一个人在心智,价值观,个人能力方面不至于太弱而产生太多依赖甚至巨婴心态。
写的有点乱,不过看了两遍逻辑还算是清晰的,作为新年的第一篇还说的过去。在这里也小小的立个flag,以后争取每周写一篇,关于运营,读书,思维,历史想到哪里就写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