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蝲蛄吟唱的地方》(电影《沼泽深处的女孩》原著)
作者:迪莉娅·欧文斯
基娅一家住在湿地的棚屋。爸爸曾在二战中受伤,全家靠他的救助金生活。
基娅六岁时,妈妈忍受不了爸爸家暴离家出走。后来两个哥哥、姐姐和爸爸也相继离开。他们都没有带上基娅。
基娅没钱,也无处可去,只能在家等待。她有着与生俱来的耐心。
她每天做家务,自己煮饭吃。
她只上过一天学,但因被同学嘲笑是“湿地垃圾”,再没踏进校门。
有一天,爸爸回来了。爸爸教会她如何捕猎,如何躲藏,如何吓走入侵者。爸爸还带她下馆子,跟她下棋。基娅有了家的感觉。
基娅十岁的一天,妈妈来信了。爸爸看完信,怒气冲冲地烧掉,也离家出走了。基娅将灰烬保存在一个瓶子里,一直珍藏。
从此她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并学会了凡事靠自己。
基娅努力学习生存,学着如何用尽可能少的东西生活。没有钱,每天清早挖贻贝,去杂货店换来生活用品。
她热爱湿地,她与它们共存共生,她在湿地里发现了自己的乐趣。
这里有橡树、柏树、枫香树、松树和冬青,有苍鹭、海鸥、鹰、天鹅和鹈鹕,鹿群,青蛙、乌龟,鱼和各种贝。
她喜欢鸟、昆虫和贝壳。
她观察鸟类,收藏它们的羽毛。她的藏品从小小的蜂鸟羽毛到巨大的鹰尾,布满整面墙。
她把湿地看成是自己的家,跟湿地学会一些奇妙的知识,那是学校永远不会教给她的。
雌萤火虫在尾巴下发光,告诉雄性它已准备好交配。
鸟儿在清晨歌唱,是因为凉爽、潮湿的晨间空气可以将它们的歌声和信息传递得更远。
基娅一生都在亲眼见证这些奇迹,见证着大自然的运作方式。
基娅也学会了如何辨别普通海流和激流,以及如何安全渡过它们。
她还学会隐藏自己的踪迹,免得一些人找到她,把她送到学校或者寄养家庭。
基娅记得妈妈总是鼓励她探索湿地:“尽你所能往远了走,远到蝲蛄吟唱的地方。”
她总是把自己藏得好好的,直到再也没人来找她。
基娅十四岁时,还不会数数,不认字。她遇到哥哥的朋友泰特,他曾在她七岁迷路时带她穿过湿地回家。
泰特教她认字、阅读、算数,送她好多书,还有各种礼物。为她过15岁生日。
基娅靠自己搞懂了大多数事情,她也靠自己弄明白了怎么成为一个女人。
她从妈妈留下的《蝴蝶梦》里,读到了爱情。
他和泰特相爱了。
后来泰特去读大学,也离开了她。
一次次地被抛弃,基娅并未被打垮。
她总是能找到爬出泥潭的力量和勇气,继续前进,无论脚步多么不稳。
孤独的她,也渴望爱情。
后来镇上的花花公子蔡斯闯入她的生活。他爱她的美丽,自由、狂野。
蔡斯狡猾地提出结婚,以此为诱饵,占有了她,然后又抛弃她和别人结了婚。
泰特回来了,他一直爱着基娅,祈求基娅的原谅。
泰特已经是生物科学家,他喜欢她收集的每一支羽毛、每一个贝壳、每一只昆虫,他认为它们很有价值,他鼓励并推荐她出版了自己的书。
可是蔡斯仍然在纠缠她,甚至以暴力伤害她。
突然有一天,蔡斯死在沼泽地。执法官在蔡斯的衣服上发现了基娅的头发。另据蔡斯的妈妈讲,蔡斯每天佩戴的一条贝壳项链不见了。
基娅成了嫌疑人,被关进监狱两个月。
律师对基娅说,如果她承认是过失杀人,只判入狱十年,如果否认犯罪,败诉的话,会判终身监禁或死刑。
基娅很坚决,不会承认自己有罪,也不会蹲监狱。
她知道需要熬过所有这些——审判、监狱、被处死的念头——靠她自己,因为她唯一知道的就是靠自己。
最终,因证据不足,基娅被无罪释放。
重获自由的基娅和泰特生活到一起。他们很相爱,没有孩子,互相依赖。
基娅陆续出了七本书。关于贝壳,关于鸟类,关于湿地的生物。她的书告诉了人们湿地如何连接海洋和陆地,这两者如何互相需要。
基娅所知道的大部分东西都习自野外。自然养育了她,教导了她,保护了她,基娅也申请了保护地役权,防止湿地被开发,使这一角永远保持天然。
她成了小镇的旅游名片,她活成了一个传奇。
64岁那年,基娅死在湿地。
泰特在厨房的地板下,发现一个活板门。打开后看见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些写着诗的纸片,还有一条贝壳项链。
泰特把那些诗和串贝壳的牛皮绳扔进火炉,把那些贝壳扔在了沙滩上,海浪把成百上千的贝壳冲回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