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演员王某的新闻,虽然他被解救出来了,但是人已经脱相到不敢认了,很难想象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非人折磨。
心疼,心痛。
电影《孤注一掷》首映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去看,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拍的还是太保守,因为真实的情景应该比电影要恐怖残忍很多。
现在很多人追求出国旅游,我倒至始至终都没有那样的想法,当然也是因为自己穷,不过贫穷有时候也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儿子这几天去洛阳找同学玩,以前他出门我从来没担心过,但这段时间刷视频的原因,我倒是多出了恐惧,不仅要求儿子每天给我汇报行程,而且还每天打电话确保他安全。
果然,在恐惧中人会变成惊弓之鸟。
宅在家没有什么不好,最起码家是安全的,秉承着这样的原则,我的溜腿范围也只是在南太行。
我特别感恩生活,感恩伟大的祖国,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在自己国家有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我们要学会知足,因为知足人才能常乐。
我们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在金钱面前,人性就会被放大,人的贪婪也会无限放大,我们要永远保持高度警惕,不要好奇,永远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同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人好骗?很多人会说中国人天生善良,容易相信人,也有人认为是人性的贪婪等等。和这些答案相比,我更认可下面的答案。
中国人好骗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缺乏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这种心理特征使得很多人容易轻信他人,缺乏必要的警惕和怀疑。这种特质往往表现为盲目跟风和轻信广告或他人的推荐,没有经过充分的验证和考虑就采取行动。
具体来说,中国人在信息接收方面往往缺乏主动筛选和批判的过程,例如在养生、理财产品等领域,很多人容易轻信夸大的治疗效果或不切实际的高收益承诺,而没有去核实信息的真实性或专业性。此外,这种特质也体现在对一些公众骗局的轻信中,如近年来的电信诈骗案中,许多人因为不怀疑信息的真实性就轻易汇款,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这种容易上当受骗的行为模式,与中国文化中的某些特点有关,如经验主义和感性思维主导,而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相对缺乏。这也反映了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中,如何培养公众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识能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突然明白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了。我们的教学一直追求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对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这两个方面重视的并不够,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灌输式的讲解,留给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却很少,这也造成现在的孩子们常常不带着脑袋上课。
我今天在班上领读阅读篇,我读的时候读错了一个单词,但班上没有一个孩子纠错,我读什么,他们就跟着读什么,哪怕是一个错误的句子,他们也不怀疑,对老师无条件信任。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学会用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而要设置问题链,我们需要研读语篇,为了更好研读语篇,我们需要多读书,当我们读的书越多,我们的思维就会越深刻,我们带着思考去读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批判性思维。
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方式,尽管我们看到过很多人被骗的视频,但是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上当受骗?我总认为被骗这件事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的“聪明”让我们聪明反被聪明误。
缺乏理性、科学的聪明,让我们容易依赖常识(经验)、懒于思考,更让我们眼界狭隘、常识匮乏、思维浅薄,以本能和直觉来做主观判断。
我总是在班上给孩子们强调做人要低调,但青春期的孩子们总是希望被确认,被关注,他们就是喜欢炫,喜欢把自己打扮的与众不同来引起大家关注。
心理抚养不足的孩子最容易出问题,他们也是最容易被骗的一类人,就像小孩子抵挡不住糖果的诱惑一样,别人的小恩小惠就能哄走她们。
班上会有安全平台教育,但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不认真对待,觉得这是负担,其实这些安全常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在做题中提升安全意识。
对我来说,最大的安全就是“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