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首曲,生活如此美好。才不像荒芜的城,也不是孤独的诗。不曾知晓禅意,但却深爱山明水秀的足迹。诗意如此心动。
手捧书,无暇顾及思绪纷飞。翻开书页,时光灿烂,我爱着如水的岁月,和这书卷的年华,纵是沧桑,依旧安然无恙。
故事源头发生在烟雨多情的江南,黛瓦粉墙,亭台水榭,青石板街唯你让人着迷,回眸一笑实在令人难以忘记。攀着记忆的绳索,我仿佛游回了曾经到过的地方,可是那些清瘦的记忆不足以让我感觉踏实,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感同身受于青石小巷的烟雨江南。那里有恍然如梦的万千楼台,和在集于一身的万千宠爱,以及我那难以言表的梦里情怀。我愿醉在这温柔乡从此不愿醒。
她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神秘幽香,清澈透明,后来我便更爱“留的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了,无限遐想和思忖。她是才华横溢的女子,她的身世真让人羡慕不已,但是从小也经历着家庭不和的悲哀,让她内心逐渐成熟强大起来。我常说,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性格真的对子女的成长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譬如林徽因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学富五车的父亲影响着她,知识渊博的姑姑母是她的发蒙老师,种种影响,为她日后的才华做了铺垫。
谁都忘不了那段徐林的康桥之恋,那个让她一生怀念的爱情。如果没有这段相恋,也就没有≪再别康桥≫。这样的故事情节让人向往,但是每个人脸上难免会有欲盖弥彰的悲伤。因为我们都心知肚明这对才子佳人最终未能修成正果,悲叹一阵阵来袭……我不曾有这样浪漫的爱情故事,不曾遇到如此完美的男人,现在的我,多想能找一个可以一起分享激情和心意相通的人!
再后来,林徽因选择了与梁思成共度风雨人生,相比于花前月下的烂漫,她选择了现实主义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诗歌和建筑事业都是她的最爱,但是在她看来,诗歌可能只适合陶冶情操,而真正能够让自己存活长久的是能够与梁思成风雨同舟的建筑事业。所以悲情男子徐志摩未得芳心,却也偶丧命,让人扼腕叹息!所以说林徽因是个现实主义的女子。在现代社会,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社会的现实不容许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一个文学爱好者,可能会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一边做着养活自己而并不热爱的工作,一边靠着写稿来延续自己的爱好。如果当下一切只为写作,可能短期尚可,若是长期在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情况下,也许会举步维艰,即使你才华横溢。可是现在才子佳人太多,“关系”太重要。现实总是这样逼迫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付出代价。
林徽因活得坦荡而乐观,坚定而执着,所以她的生命波澜不惊,诗意又真实。纵然到了中年为了工作颠沛流离,也能坦然面对现实。那是一颗怎样坚定的心,才能在经历风雨之后还能岿然不动?那是一颗怎样执着的心,才能凭借热爱和责任心还要在病床上继续工作与写作?那是一颗怎样淡然的心才会在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安然离去?
林徽因这个女子,让徐志摩深爱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却让金岳霖守候了一生。然而在她离世之后,一直呵护她、说好不离不弃的梁思成却也另娶妻作伴,而那个未曾拥有她的金岳霖,却孤独寂寞了一生。悲痛欲绝又无可奈何!
爱林徽因,如同爱人间四月天。似温婉的清风徐徐吹拂行人的脸庞,惬意到沉醉。
你是月圆
你是白莲
是爱,是暖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不温不火,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