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转发的热文是:《如何避免成为一个丑陋的中年妇女》。只看题目,就有醍醐灌顶的作用。
这让我想起早些年认识的蓝。
认识她时,我们风华正茂。因为爱看书,我每周必去的地方只有一个,市图书馆的阅览室。
那时还在小北街南边,蓝是阅览室管理员。
小个子,白净,严肃,一头长发,乌黑明亮。
去的久了,我们也就认识了。常常是读书忘了时间,关门前,她过来提醒,这让我诚惶诚恐,希望下次早一点走,但你想必也知道,一个人若专心读书,恰好内容又精彩,忘了时间是常有的事儿。
那时对于能在文化单位工作,并且整天和图书呆在一起的女子,非常羡慕,觉得她们坐拥书城,福气大到没边没沿。
年轻而无知的我,许多问题心存疑惑,性格内向,不懂的那样多,又不知向谁请教,一切都在书里找寻。可以说,对书本有一种本能的依赖,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精力旺盛,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好奇,想了解世界的愿望强烈,每每休息,首选那里。
对此,妈妈不能理解。把那么个书尽看啥,没事学学茶饭也好。
旧时代走过来的女人,自有她们对女儿的要求。
她认为出嫁前,先得有一手好茶饭和针线。
也有道理。
但我那时,爱着文字和读书,心中被理想,青春,梦想,诗,占的满满当当,有时云里雾里,哪能理解这些。认为妈妈说的,代表落后,解放前。也不用语言反对,心里有自己的一定之规,任谁也别想改变。
耐着性子听,依然我行我素。
阅览室两个人倒班,另一个小菊,话少,温和,喜欢发呆,麦色皮肤,我们认识了,有时短暂交流。
爱看书的人,容易碰在一起。就在那里,我见过中学时我们学校的老师,那个高个且驼背,整天熬中药的人。也见过和我一样爱好的同学。更多的是叫不上姓名,却非常面熟的阅读者。
大家都怀着崇敬爱恋的心,在光亮可鉴的长桌前坐定。喜欢摘抄的,不时地把觉得好的句子,抄到自带的小本子上。听着钢笔写到纸上的沙沙声,翻动书页的哗哗声,觉得比最美妙的音乐还要动听。还有个老者,头发大半白了,冬天时喘气声特别大,我估计他患有气管炎。
静谧的时光里,坐在那里,觉得好富有哦。看到不同的风景,美丽的词藻,优美段落,感人篇章。
小城的一年四季,因此而更加美好。外面的市声,人声,像是发生在另一个世界,与我豪不相干。
时光如流水,后来成家,工作,孩子,家务,各种抗在肩上,担子重了,有时甚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须全力以赴,才能勉强应付。
在那里看书的时间自然而然少了,偶尔去了,碰上蓝,她已不大喜欢和我说话,而且,神情有些委顿。倒是小菊,没有距离感,还恳切地小声地聊上几句。
后来,再后来,各种事务缠绕,见面就更少了。
从同事口中得知,小苏随丈夫职务变动,调去了外地。蓝则变得孤僻,不大合群。
听说找了好学上进的中学教师,但两人合不来,在女儿很小时,离了婚,她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
有热心的同事给她介绍对象,反而遭骂。我惊讶,何止如此,她同事讲:嫌这个经济条件不好,又嫌那个长的胖墩儿没个形象,更不要带孩子的。
我听了一头雾水,她也是在书山中工作大半辈子的人,竟然这样。
最起码要知道别人,是好意还是恶意。
仔细想想,我去读书的日子,真很少见她看书,总是木木地坐着,或许在想心事,或许工作要求她这样。
后来见了,年轻时的光亮长发,早已剪掉,梳很老气的中年发型,也不打扮自己,比以前胖了好多,外衣又显得紧张,总觉得她常常被衣服拘着。
后来若干年,同事们,以及认识的人,再也不给她介绍,知道她会发火,且出言无状。
又听说她母亲走的早,后来和年老的父亲一块生活,女儿也慢慢长大了。
前几天在大街上看见,变化大到让人吃惊,一脸横肉,身形横向发展,和我们巷子卖菜的胖大婶有得一拼。
有人说过:环境造人,人造环境。
从书香中走出来的女子,如果不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注意自己的体型,着装,仪表,言谈,举止。果真会变成一个,肥腻的中年妇女。
人得时时刻刻注意这些,因为你不仅是一个自然人,也是一个社会人,你在和人群交往交际,尤其你生活在,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城市。你不仅代表你自己的形象,你还是女儿的母亲,父亲的孩子。你还有同学朋友,如果过早的放弃自己,把自己变得那样臃肿不堪,又没个好的修养和性情,谁愿意和你,长久的交往啊。
婚姻不顺利,咱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好一点。不是吗。
千万别变成一个丑陋的中年妇女。
环境再好,你不努力,也是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