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是那种比你漂亮比你优秀,还一直坚持不懈努力向上的女生。遇到她们,你感受到的不仅是挫败,在她们面前你简直是一个彻底的loser。
今天去参加了行动派的线下读书会,结束后在地铁上回想,久久不能释怀。活动的组织者清水是一名大二的女生,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看到她再对比我大二时候的模样,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我在宿舍睡觉的时候,人家已经读了一大摞的书,写了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我在床上刷剧的时候,人家已经风风火火地跑到另一座城市举办读书会了;在我发愁该找谁陪我一起去吃饭的时候,人家早已背着背包满世界地跑了。
你说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怎么就这么大呢?我在想,如果在大二的时候我就能像现在一样的生活,那现在的我,还会不会为一些无所谓的事情发愁呢?我还会不会纠结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呢?我会不会活的更加从容一些呢?这加深了我对自己的焦虑感。
不过,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时区吧。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安心地在自己的时区里行走就好。
对于学生而言,课余时间多,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去了解,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某些方面。而对于已经工作了的人而言,该怎样处理工作和学习这两者的关系,这大概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吧。
活到老学到老,这已经不是说说而已了,社会变化这么快,如果仅仅在原地踏步,刻舟求剑,那注定是要被淘汰的吧。
02.
“九宫格阅读法”——这是我今天学习到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这是洋葱阅读课彭小六自创的,总的来说就是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快速找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同时记录下来。我不知道我表达的准不准确,不过,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去阅读,这的确是很有效的一种阅读方法。
我觉得这种方法普遍适用于一些工具书和干货类的书籍,比如说《刻意练习》、《好好学习》、《执行力》、《如何阅读一本书》等等,而不太适用于一些文学性很强的小说类书籍,就比如说我最近在看的《大卫·科波菲尔》,它既没有目录,也没有简要的概述,推荐语等等,只能自己一页一页地读下去,才能对大卫·科比菲尔这个人物的一生进行了解。
有人说,现在是知识焦虑型的社会,人人都在学习,同时也人人都在焦虑着,害怕落入人后。快速阅读不失为一种快速获取知识的方法,于是人人都争先恐后地踏入这个阵营之中,学习着各种提升自我的方法。
我觉得,这仿佛进入了一个怪圈,比如说,我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马上用书中的方法阅读了许多书,在书上用各种颜色的笔进行标记,画的花花绿绿的,乍一眼看过去,肯定觉得自己看的有多认真啊,但实际上,我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罢了,脑中并没有产生共鸣,生活也并没有任何改变。
工具书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指导并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它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执行力。我看了时间管理的书籍之后,觉得自己真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啊,然后给自己制定了非常完美的时间计划,早上起来干什么,中午干什么,晚上又要干什么,在脑海中构思了自己完美的一天。然后第二天,还是该干嘛就干嘛,在不断的焦虑中刷手机。
故事,永远比理论来的更打动人心,更有震撼力。经过时间的洗礼而留下来的书籍,绝大部分都是由作者在述说一个故事,借由这个故事来向人们诉说着他的观点和处世哲学。而我们在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往往会引起极大的感情共鸣,这种感觉,是很难忘记的,就好像你又重新活了一次一般。
也许,快速阅读可以指导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沉静在书中,体会着某一个人物的喜怒哀乐,某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这更会让你发自内心地,想要好好对待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