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8月2日,照梦义支队第三批支教成员顺利抵达孝里镇四街村,正式开始第三批支教活动。
当日上午10点,支教团成员在当地妇女主任、村书记和老师的领导下,分为几批去慰问65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很艰辛,子女又都不在身边,队员们热心地为他们打扫室内卫生,欢声笑语包围着老人们,气氛十分融洽。看到青春热情的同学们老人更是感到十分亲切。支教团希望通过金辉助老活动能让更多爱心人士关注孤寡老人群体,同时也告诉我们年青一代要继承和弘扬“爱老、敬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大家回到自己寝室时很晚了,简单吃完饭后,队长强调了此次实践的注意事项和工作安排,还分享了上一批的教学经验,支教团成员们十分积极,都在期盼着明天与孩子们的首次见面,大家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们。
时间很快,第二天就有几个小朋友早早到教室了,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他们看到我们时有点害羞,但是感情是需要交流的,一上午的时间,老师们就用自己的方式让大家慢慢熟悉了起来,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们画出的“七彩童年,放飞梦想”图画,更是感动了在场的很多人。
下午,老师们和同学们为了响应创建文明城市又一起进行了一次环卫活动,大家大手牵小手,一起除草,一起为自己好的学习环境出力。至此,老师与同学们已经开始建立深深地的革命友谊了。
经过几天的相处,支教队员和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其实四街村有很多的小朋友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爸爸妈妈由于各种工作原因离开家乡,留他们在家中。他们有一个令人心酸的名称——留守儿童。我们义支队为了关心这群可爱又让人心生可怜的孩子们,特意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了一次丰盛的爱心晚餐,给他们别样的家的温暖。人说陪伴是绝望时一个鼓励的眼神,受伤时一句安慰的话语,无助时一个温暖的拥抱。而对于我们所有的志愿者来说,陪伴,是我们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爱。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留守儿童的内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脆弱,相反他们更加的懂事和成熟,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快乐坚强,有着让人尊重和佩服的力量。
经过几天的相处,支教队员和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是的,支教作为一个联系人与人生命的点,让两个平行的线交织一起,这也是支教的魅力所在。在本批支教的最后一天,我们举办了“最好的青春,最好的我们”文艺汇演,一支支舞,一首首歌在表达着小朋友们的不舍,她们的眼泪在眼睛打转,老师们的眼泪也在某个角落被轻轻拭去不留下一点儿痕迹,大家都希望这是一个快乐的结局,没有悲伤,没有离愁别绪。汇演以老师们的一首《再见》结束,我们给小朋友们分发了小礼物。我们没想到的是小朋友们竟然给每一个老师写下了真心的祝福,老师们拿着信心里收获着满满的感动。我们陪伴了孩子,孩子陪伴了我们,这段经历都终将变成回忆沉淀在我们的记忆里,闲暇时慢慢拿出来品味,嘴角的笑容便是这段珍贵回忆最好的证明。
支教队长李宁在随笔中写到:“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通过一周的支教经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变得比以往更加成熟了,但它的确更坚定了我从教的信念,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这看似短暂却又漫长的一周里,我想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工作上或者生活上,我们都给自己画上了满意的一笔,画出了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支教图画”。
一个故事,总要有点遗憾,才会有动人肺腑的感叹;一种结局,总要有点空白,才会有意犹未尽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