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识能力有限,部分内容是查阅资料所得,若文章内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远古居民的“服饰”男女无别,多用树叶草藤遮身,或者是鸟兽羽皮来蔽体,在这不多赘述。原始社会时期,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纺织生产,北京山顶洞人开始利用骨针来缝制苇、皮衣服,也开始利用骨、牙、贝壳等作为自己制作的“衣服”的装饰品,其实这也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原始狩猎力量的推崇和展示的象征意义。
事实上,这种原始的缝纫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纺织,真正的纺织技术的产生其实是在新石器文化时期。典型的代表是河姆渡遗址。
新石器时期,已经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甚至丝绸的生产也从此开源。此时的典型服饰是贯头衣等披风式的服装,除此之外,服饰品也有了一定的丰富和发展,比如鞋靴、佩饰、头饰等,这都体现了原始社会审美的发展。目前我们多通过彩陶、雕刻等来想象推测那个时代的服饰情况,比如从出土的彩陶上的人物剪影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服饰为及膝的长衫,腰间有束带,颇有飘逸流婉之感。
中国原始服饰的起源,古书典籍里有很多传说记载,比如《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以深入研究。
到了奴隶社会夏商周,即先秦时期,女子的服饰典型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这里的裳是裙子,并不是裤子。女性的礼服形制是上衣与下裳不分的袍式,有妇女感情应该专一的寓意。商周时期,服饰纹样的特点是强调夸张,比如动物的头、爪、眼、口等部位尤为明显,利用线条勾勒出整齐严厉的美学之貌,这种审美风格是与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密切相关的。注意春秋战国时期,女子服饰是以深衣为主的,又叫做曲裾式深衣,具体样式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这里不多赘述。
其实秦汉时期,女子服装仍是以深衣为主,只不过衣襟的层数和衣摆的宽度增加,腰部缠绕的很紧,使女性的腰身更为明显。深衣发展到汉代,产生了曲裾袍和直裾袍,曲裾袍的特点是“三重衣”,简而言之就是露出里面所穿的衣服的层层领子。曲裾袍长度至地,行走时拖曳不露足,流动感很强,甚为儒雅。汉代时值得一提的还有妇女们喜欢穿的襦,是一种短衣,搭配方式多为上襦下裙,裙很长,但襦很短,女性的身姿之美得以很好地展现。
而魏晋南北朝时,妇女主要着衫裙,衣袍领为对襟,且外部为左襟,衣衫合体,但是袖口宽大,腰部有束腰,衣袍最大的特点是上短下长,裙子长度一般至地。例如《续汉书·舆服志》记叙妃嫔的助蚕服,“纯缥上下深衣制,大手结(髻)、黑玳瑁,又加簪珥。”魏晋南北朝的服饰特点与其文化风貌密切相关,魏晋风流,潇洒俊俏,其衣冠服饰也有奢靡丰盛之风。若要深谈,那便又扯远了。
到隋唐时期,服饰则呈现出空前绚烂的景象。当时的审美特点是女性以丰腴为美,这里的丰腴绝不是肥胖,切忌混为一谈。时代的开放,使妇女的在服饰上的追求也变的大胆革新。唐代的襦服裙与之前汉朝的上襦下裙区别很大。虽同是上穿短襦,下着长裙,但是在肩上却有所创新,添加了披帛等为装饰;另外群系的高腰直到胸部,颈部和胸部的皮肤 是裸露在外的,裙子肥长,却该束的束,该露的露,与丰腴的体态完美的结合,足以证明唐代风气的开放与对妇女的包容。
盛唐时值得一提的还有大袖衫,顾名思义,袖子宽大得很,往往宽至四尺以上,着此衣体态典雅庄重,因此作为贵族礼服,多在正式场合才会穿着,因为与特定的发饰相配,所以又被成为钿钗礼衣。至于唐代贵族阶层流行过一段时间的胡服,最大的特点其实是类似于今天的西装领子,也就是翻领,中晚唐时期不再流行,回归汉服的基本样式,交领右衽。
两宋时期女子的服装则与唐代有了很大的不同。概括之为下身长裙,上衣是短衣窄袖,另在上衣外面加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小褙子长度至足,侧部开缝,前后不缝合,类似于今天的长背心,不过很薄,轻纱罩体,多用花边装饰。宋代与唐代女子服饰的发展变化也能体现出两个朝代文化倾向的不同,一个开放,一个内敛;一个张扬,一个禁欲。
不过宋代的襦裙和唐代襦裙的款式基本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衣襟的开衽方向较之更为随便,可是右衽,也可是左衽。至于贵族妇女的礼服,宋代则是沿袭唐代,没有太大的变化。
辽金元时的妇女则多是沿袭宋代的服饰,不过也有所发展,颇显这一时期的特色。比如受蒙古族妇女服饰的影响,多流行红、金、黄等颜色,戴顾姑冠,交领左衽,窄袖长袍,地位低的女性,多在长袍外面加一件短袖衫子,形成襦裙半臂。辽金元时代,民族的融合和交往趋势密切加强,服饰的文化往往也呈现交融渗透的斑斓景象。
明代衣服的样式则多是沿袭唐宋时期的服饰,另外由于等级制度森严,不同的等级,服饰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普通妇女的服饰多是比甲,襦裙,背子,衫袄以及袍服等等。明代的妇女十分注重衣服的搭配,宽窄长短各有说法,样式繁复多变,追求美观与时尚。比如明代的女袄,多在细节处体现别致:领子的长短大小、花边开样,袖口的收放伸缩,与裙子款式的搭配等等。细小之处体现出明代妇女对服饰的审美之风。
而到了清代时,则又是一个民族文化交融的大时期。前期的满汉,晚期的东西方。这里尚且谈一下满族妇女的服饰,与汉族妇女的服饰对比,也算独具特色的。其多为长袍,右衽,衣领多有滚镶绣的彩边作以修饰,袖口较为宽大,至于她们所穿的旗袍,早期也是宽大的,后来才慢慢有了腰身的体现。另外算作修饰的云肩、坎肩等,则多有花边、刺绣,制作工艺十分精美。而作为外衣的斗篷,可以参考电视剧《红楼梦》里林黛玉等的穿着,不多加赘述。
民国时期最大的特色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密切,女性的服装受此影响大致可以简单的分为三类,也基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女性群体。一是传统的女性,多仍是沿袭中国的传统时装,即旗袍;二是民国学生等年轻女子,多着学生装,白衫黑裙,或是蓝衫黑裙;三是留学生等群体,多穿类似于现代的连衣裙。至于衣服的款式则是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至此对从远古到民国时期女性的服饰已经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但并不包括历代的鞋子、具体佩戴的饰品等,因此涵盖的内容并不是很完整。对于建国以后的短衫长裤、中山装、小西服以及后来的军便服等这里也不详细展开介绍了。另外便是改革开放后的新时装,比如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皮大衣、超短裙等等,一直到今天都是在反复地再现在时尚的潮流之中的,女性服饰的变化在现当代的体现是一个回环往复的状态 ,大致如此,无需多言。
最后再次强调,部分内容是查阅资料所得,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