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4.1你是他的榜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更有说服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你。
4.2孩子就是你的影子
年幼的孩子会不加选择地从环境中汲取大量信息来发展和完善自我,如同海绵吸水,水是什么色,海绵便染上什么色。
要求自己就是在教育孩子。
4.3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要给自己定目标(给孩子讲再多的大道理,都不如让孩子看到不刷手机、少看连续剧、热爱锻炼的父母。);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先学别人家的父母。
4.4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愉快的相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温馨的日常谈话也是陪伴;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及自信(好的教育,应该让孩子通过朵这面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设定家庭“无网日”,与孩子一起决定空出来的时间做些什么;每天陪孩子聊聊当天的经历,坚持下去。
5.适应学校生活,为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5.1高高兴兴上学去
以愉悦的情绪鼓励孩子
如:“哇,你真的长大了,都能够早起啦!”“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都可以自己准备书包啦!”“你认识这么多的字了呀?那不久就可以自己读更多的好书了!”
送孩子到学校的大人,如果表现得和孩子依依不舍,就会让孩子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和大人分开,导致情绪的不稳定。所以送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大人的担心和不舍。
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别拿学校和老师吓唬孩子(引导孩子体察老师的关爱,发现老师的优点,让孩子喜欢他的老师。父母一定不要用老师吓唬孩子。);多问“好”问题,别问“坏”问题(你今天过得高兴吗?今天在学校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了吗?今天和哪个小伙伴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班里发生了什么新鲜事?);父母自己莫焦虑。
5.2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
沙漏是帮助孩子提高效率的利器。
5.3生活自理新目标
必备的生活技能尽快学;每天晚上要做好第二天的上学准备(最初可以先由父母给孩子检查、整理,让孩子观摩。然后父母和孩子一起整理。一段时间之后,父母可以从旁指导,鼓励孩子自己完成。);过好课间10分钟;学会表达意愿,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4鼓励孩子交朋友
在学校有没有人一起玩才是孩子心里最重要的事情,学习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儿。要经常问孩子:“今天和谁在一起玩的?”今天又认识了谁?与小朋友在一起玩什么最开心?鼓励孩子和更多的小朋友交往。
孩子的入学适应归根到底是人际关系的适应。引导他和老师、同学以及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步骤,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
有朋友的环境更容易产生安全感;让孩子学会自己交朋友(一年级的孩子仍然不太懂得换位思考。他们与同伴的关系简单、不稳定,多数时候以能否和自己一起玩“别人是否顺从自己作业衡量朋友的标准。);给孩子创造交朋友的机会;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小孩子在一起玩耍,难免爆发冲突。父母要明白,争吵和冲突都是意见不同导致的,这是孩子表达自我、了解他人、学习合作的绝佳时机。孩子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是正常现象,父母要慢慢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处理人际关系。)
比较心态、绝对权威、过度干涉,这是父母最容易犯的三个毛病,这三点会妨碍孩子拓展人际关系。
5.5加入少先队也是一种成长
父母和学校携手,抓住每一个教育、鼓励孩子的契机,一同见证孩子的成长,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精彩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