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竹桃苑二部一共收到美文四篇
一、文章统计
作者自荐: 你有多接纳自己,你就会有多接纳你的孩子。
作者自荐:科技发达了,时代进步了。能留下什么呢?一些技艺消失了,但他们的匠心精神,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作者自荐: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把洋槐树放倒,来采摘洋槐树花,你见过吗?
二、文评
最佳推荐语:聿禾: 《读李罗斌的〈剃头匠〉品匠人匠心》
作者自荐:科技发达了,时代进步了。能留下什么呢?一些技艺消失了,但他们的匠心精神,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三、其他简评
首先我要说一下,认真拜读了苑友的文章,很难抉择最佳。
言静思 的《我今天不想去幼儿园》一文,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误解”与“僵持”的局面入手,重现了年轻父母每天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前半部分真实描写,但是略显琐碎、重复。
后半部分,作者以自己和孩子的一次成功“磨合”做实例,展示给我们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孩子深层需求的重要性。孩子在面对每一次和父母分开之时,内心是抗拒的,他们脆弱的小心灵渴望永远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不去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可是他们终会长大,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内在建设”刻不容缓,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有义务去正确引导,而不是命令、恐吓、威胁。
言静思的自荐语是:“你有多接纳自己,你就会有多接纳你的孩子。”我原以为会在文章中作为重点来写,但是没有看到“接纳自己”这个观点的阐述,这个立意很好,期待后续看到相关文章。
文末温情的一幕,让我看到作者在生活中是一个极其负责、聪明的妈妈,希望以后能多读到言静思和仔仔的日常,让我这样的新手妈妈,多多学习、效仿。感谢言静思的“言传身教”。
聿禾的《读李罗斌的〈剃头匠〉品匠人匠心》一文,从头到尾将文章捋了一遍,后来我也找来原著品读,确实是不错的短篇。只是聿禾跳脱的东西不多,书评可以引申出一些其他,比如“匠心”,我在这篇文章中读到的不多,老周这一辈子,用自己的技艺活在街坊邻里之间,却活得快活。那个年代的物质是贫乏的,他却把攒下的钱留给古城修葺之用。他死了,他的精神是否还在延续?
文末对木棉花有一些描写:“木棉花能入药,晒干了,用于煮粥或煲汤,可解毒清热,驱寒去湿。”和“老周坐在树下,披了一身红花。”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象征,木棉花在“油尽灯枯”之后还能入药,老周,一个有着传统技艺的人死后呢?他一身的“养分”并没有就此消逝,至少他留下了一种惠泽后世的“匠人精神”。
这点要是再深入写一下就完美了。
彪悍另一只猫 的《采摘洋槐树花》,不同于以往的美食文章,此篇以花喻人,洋槐花朴实无华,却清香、耐人品味。看似写着兄弟姐妹、妯娌之间的你来我往,实则是从生活常态看人心、真性情。
看着文章里面农村里面的场景、亲人们往来的画面,大家一起动手砍树、摘花、做饭、聊聊家常,我却被打动了,我家里不也是一样的情景。回想二三十年前,父亲几兄弟为了爷爷奶奶留下的祖产争夺,打得不可开交,可是日子越过越好的今天,大家早已摒弃前嫌,融洽的相处着,时不时聚在一起吃个饭。几妯娌走出去人家都说亲似姐妹,要是爷爷奶奶还活着,估计做梦都会笑出声来,家和万事兴,这个愿望,在他们走后十多年才得以实现。
所以看到彪悍另一只猫的这篇文章时,我莫名地被感动了,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日常,被二姨、二妈脸上幸福的笑容......
一家之言,不当之处烦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