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的钟声响起,很多人的人生从此分赴各方。
高考一直以来都是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考试,经历过的人每逢高考时节都会或多或少有些许感慨,而被提及最高的永远是那句“几家欢喜几家愁”。考场中的考生也如不同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一样接受各种指标的考验,每个人都是一段故事,但考出的结果却是千差万别。究其原因,除了各种无法预见的意外波折,家庭因素对孩子学习甚至人生道路的影响都是无法忽视的。
今年身边恰好两位亲戚同时经历了高考,二姨家的表弟与女友家的堂妹。二人一男一女,一文一理,本是年龄相仿不该有太多差距的同龄考生却在高考中表现相差甚远,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的发展甚至可以用天壤地别来形容,在我看来绝大部分的差异都可归结为家庭因素。
先介绍下二人基本情况,我与表弟在其幼时关系甚好,经常在乡下一起捉鱼、爬树、放鞭炮,他跟我一样有着农村孩子的顽皮及机敏,小学时由于父母谋生在多地辗转读过好几个小学,学习一般。初中于我母亲教书的学校就读,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学习还略有上升,中考成绩只能上镇上高中,三年后专科线堪忧。初识女友家堂妹,她正读初二,值得一提的是她与表弟就读于同一初中不同班级。初见只觉得小姑娘很有灵气,但也不是天赋出众的那种,而其成绩也并不突出,中考同样不甚理想不能上本市最好中学,其父带她各处自考,在培训及运气的作用下考上临市著名高中(完爆本市高中),高考结束自信可冲财经类top5。
以下以我自己的角度来分析表弟跟堂妹现今差异的原因:
家庭背景
先说表弟,我二姨及二姑夫出身农民,早年踏实肯干在干啥啥发财的90年代与外地做生意赚了一些钱,但也疏于了对表哥(二姨大儿子)的教育,经济上也颇有溺爱,表哥的前途也不就不太看好,在这种情况下二姨冒着罚款生下了二胎也就是本文中的表弟。而90年代的黄金时代过去后,二姨家的经济条件算是每况愈下,在表弟小学时期就因为生计搬家多次,让其未有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小学经历。而后由于经济原因家里颇多矛盾,大人们吵架什么的也完全不避讳表弟的面,扪心自问,抛开经济问题我也很难在这样的家庭里安心学习。
而堂妹家庭环境就好太多,其父农村出身凭借自身努力考上大学,在医院里做会计,其母为护士,虽非大富大贵也算生活安稳。而他们自堂妹小时花在其学习上的心思就很多,家庭和睦,就算有点矛盾也不会在堂妹面前吵架。不同的家庭造就不一样的人,表弟看起来阴郁、少言、难以交流而堂妹的形象就是可爱与阳光。
教育心理
在表弟家,父母给的最多的就是说教,摘几句出现最多的,如“我们家这么穷,你不读书就没办法了”、“你怎么就是不认真读书,不读书想去捡破烂啊”、“我一走你肯定又要看电视,就是不知道写作业”、“我这么辛苦挣钱供你供你书,你还不认真”等等。也许这些话语看上去还挺正常,但是用方言念出来再夹杂几句脏话其中的呵斥跟压迫是很令人压抑的。俗话说,太用力的的人跑不远,而二姨家对表弟的教育就是太过用力,太急迫的希望表弟能读书读出来改变自己改变家庭,而往往这样教育的结果就是子女具有极强的叛逆心,甚至产生自己是家庭的以后的一个挣钱工具的感觉。不止于此,类似的话语经常出现也会造成严重的自卑,老是给子女家穷需奋斗的暗示在渴望得到关注的青春期少年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阴影。此类种种,直接造成了表弟枣我们面前寡言少语也经常埋头,而在他父母面前各种叛逆顶嘴。
而堂妹父母的教育就好很多,堂妹父母对她身体及心理上的关爱远超对其学习的关注,堂妹在中学期间可以去玩自己喜欢的二次元,可以看郭小四的小说,可以在大周末去省会城市玩cosplay,而她父母从来都是在尽量满足其不违反原则的要求,理由是她开心就好。在其余时候尽自己最大可能为其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及环境,对她从未有过让她回报或者改变家庭的要求,有的只是尽力为她好,让她开心。
教育意识
记得表弟刚去读高中时,二姨向我妈打听了下学费,说了句“居然要花这么多钱!”然后一脸肉痛的样子。 这种情况确实也为难,不过二姨家虽经济不太好但是咬咬牙这些学费还是能承受的,而她的反应就说明他们不觉得在教育上投资钱是值得的。而这种思想就会让他们把投入的教育成本强加于表弟身上,觉得在表弟身上投入可太多,而又没有看到反馈的成果的话,他们对表弟的苛责就会更深一层。我也理解二姨穷怕了的心态,但是如此,是我看不到解法的一种死循环。
而堂妹家也只能算是个小康,但是她父母对教育的投资是绝不含糊,而且就算觉得不划算的也不会把成本加于堂妹身上,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投资想得到好的回报,太难。
家庭的因素还有很多,不一而足。当然高中时期堂妹的努力及表弟的贪玩也不能忽略,只是种瓜得瓜,父母及家庭对子女人生轨迹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命运的恢恢大网也会有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