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踏上南行的列车,开启了第五届教育行走公益教师研修营为期一周的行程,也开启了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的诊疗手册》的阅读之旅。
王晓春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观念,特别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专注于问题学生教育,家庭教育等,曾出版《今天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等专著。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在想:到底什么样的学生,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才算是问题学生呢?翻开本书的开头,先睹为快。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是在一个网里面做事,而不是在一条线上做事。人有线性思维的天生弱点,因为这样省脑筋。所有教育失败的案例,都包含了家长和教师的线性思维。比如,你犯错了——我给你讲道理了——你认错了——于是你就应该改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线性思维。一但孩子不改,或者重犯,家长和教师就大呼“不可思议”。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突然间想,我们做成人的对于孩子犯的错误真的是没有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我们总以为只要我们告诉过孩子一遍,这个错误你不要再犯了,而你就应该记得住,而不能再次犯这个错误,一但犯这个错误,那就是故意的和我们作对。但实际上,一个人犯错也好,改错也好,都是网上的一个点,这个网上有很多变量,互相影响,非常复杂。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教育问题学生的时候,就会考虑更多的变量,慎重行事,而且他的期望值就会比较实事求是了。
什么是问题生?
那回到我前面思考的问题,什么是问题生?曾经有过差生、落后生、个别、学困生等称谓,含义都差不多。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就是特别令人头痛的人,麻烦制作者。问题生指的是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需要进行个案诊疗的学生。有人理解,成绩差的就是问题生,其实不然。低分生不等于问题生,而有些学生虽然成绩很好,却是问题生。
问题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学生差不多都有问题,如果把问题生定义成“有问题的学生”,问题生就太多了。有问题的学生和问题生的差别是:前者问题较轻,后者问题较为严重,前者的问题通过一般的管理手段可以解决,后者则需要个案诊疗。
问题生有哪些类型?
一、行为习惯型问题生
这种问题生,也许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接触过。他们的毛病突出表现在行为习惯方面,对班级纪律有破坏性。不管什么时候,就是特别闭眼,让你特别头疼,他们品德也不差,我不算厌学,心理也很健康,但就是不停地出状况,而且屡教不改。
我们班有个小Z,就属于这种学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你批评他吧,他也是一脸的紧张与恐慌,有时也是眼泪含在眼圈但三分钟过后,他就忘了,然后还是会各种状况层出不穷。
二、厌学型问题生
这种学生就是一提到学习头就疼,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至于其他方面,劳动呀,活动呀,都还可以,课堂上不听讲,回家不爱做作业,我觉得这种学生就是很懈怠。
三、心理型问题生
我们常常理解这种学生就是比较怪的学生,他们总是会做出常人不做的事情。对于这种学生做出来的一些怪异的行为,我们大家都感觉理解不了。我教过的小W就是这样的孩子,有些时候,他犯了错误被值周生给抓到,他就会把鞋垫拿出来去熏人家;有些时候,上着课,他就会跑出去,故意在那个冲水管道下面去淋头;有些时候,他会站在窗台上去抓个瓢虫……孩子们都觉得他很怪,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于是我也会一面在他不在教室的时候,对我们班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另一方面,我也会试着走进小W的心灵,希望能后帮助到他。
四、品德型问题生
这种学生可以这样去理解,就是满肚子坏水,他们的人生观明显偏离正轨,心里和行为上都很糟糕。有些时候,看到同学的东西掉在地上,他不去捡起,反而会故意踩上两脚;有些时候,他会故意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等等,这样的孩子就需要我们成人去很好的引导,不然将来会铸成大错的。
问题学生并不就是这样几种,还有其他类型的,有的问题学生还是多种类型结合体,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多多去理解他,多多走进他们的心灵,用爱去唤醒他们,带他走出问题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