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第六季《奇葩说》1V1的battle中,大王提到了一个词:“情绪自由”,她说这是她新学的高级词汇,这也是我从她那儿学到的全新概念。
何谓情绪自由呢?好奇地去度娘问了一下:在成长过程中,看破别人的喜怒其实与你无关,即使被讨厌,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自由运转,别人的情绪也不会打击到你的自信。
加一点自己的理解,一个人能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被情绪控制和左右,不受他人情绪的影响,一种身心轻松的自由状态,这是我理想中的情绪自由状态。
看上去似乎很难,其实只要改变对情绪的错误认知,情绪自由的状态也并非遥不可及。而任何一种改变,都是从接纳开始的,接纳是改变的起点。
02
一直以为,一个有教养、行为得体的人,要懂得隐藏自己的悲伤与愤怒,因为主观上认为这些都是不好的情绪,会影响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
现实中也的确如此,除了高兴之外,很多人会把悲伤、恐惧、愤怒这类情绪贴上坏的标签,甚至由此断言这个人在性格上存在缺陷。所以,我们习惯了隐藏,习惯了隐忍。除了隐藏和隐忍,还有另一类人,习惯了毫不控制。
情绪得不到恰当的疏解和释放,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内耗,深受其害的最终还是自己。
而所有这些,都源于我们对情绪在认知上存在偏差。
情绪,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无论积极消极、正向负向,其背后都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都有它独特的功能和意义,没有好坏之别。
比如开心快乐,是积极正向的情绪,是非常愉快、满足的感受。那悲伤呢?除了能说明一个人正处于伤心难过中,还能有什么?
常听人说悲伤需要被看见,伤心难过的时候,如果只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一味地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会觉得被整个世界遗弃了。
如果有人看见了我们的悲伤,就会有贴心的问候,有温暖的拥抱,或者只是简单的陪伴,你也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我不再是孤单一人。
情绪也是关系中的信号灯,我们不仅要识破它的表象,还要寻找它背后隐藏的需求,满足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比如恋爱中的女孩子,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伤心难过,而对方却一脸茫然,不明所以,这点芝麻绿豆大的事儿有必要这么生气吗!
真是因为这件事本身生气吗?不是的。她只是想看到你对她的在乎、对她的关心。而你傻傻的直男表现,在她看来就是没把她放在心上,对她一点也不在意。这才是引发她情绪的真正原因。
03
很喜欢《头脑特工队》这部专门讲情绪的电影,每一种情绪在人的生命历程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小女孩莱莉刚出生时,快乐是唯一的情绪。随着她的长大,悲伤、愤怒、恐惧、吃惊等情绪相继出现,成长的过程,充满了丰富的情绪体验。
在搬家前,一切都非常顺利。谁知,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她陷入从未有过的无序状态。
为了爸爸的工作,她离开熟悉的家、熟悉的校园,离开心爱的冰球队和亲密的小伙伴,本来对新家和新学校的兴奋与期待又被频发的意外状况影响。
她内心的孤独、失落与悲伤没有及时被爸爸妈妈看到,爸爸在餐桌上的怒吼又火上浇油般激起了她的愤怒,让她最终做出离家出走的决定。
在她走下楼梯偷偷拿走妈妈银行卡的那一刻,对情绪的感知已经麻木。
直到坐上远离这座陌生城市的客车,望着车窗外逐渐远去的街道,悲伤才又重新回到她的大脑,她跑下客车,回到了爸爸妈妈的身旁。在推开家门的那一刻,迎接她的是爸爸妈妈关切的眼神和温暖的怀抱。
莱莉用悲伤向他们发出了一个求救信号,告诉他们,我的生活出现了问题,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04
悲伤如此,恐惧如此,愤怒也是如此。每一种情绪背后都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对情绪多一份认知与了解,对生活也就多了一份觉察。
我在发脾气了,我在愤怒了,我伤心了,我觉得委屈,我非常难过,我的心空落落的......
把主语换成“我”,去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减少对外攻击的倾向,寻找情绪背后真正的需求。尤其在亲密关系的交往中,舍掉“都是因为你我才如何如何”的句式,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为自己的生活负责,美好的改变才会慢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