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到《略读指导举隅》。
前面读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重视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谈到略读的作用时,叶老强调了“应用”二字。他认为“阅读的习惯”来源于略读。这其实是进一步解释了习惯的养成的问题,即不能单独靠课堂上的“精讲精练”就能培养出学生的习惯。如若在没有略读指导的基础上,去主张叶老的“习惯”说,就好似“只靠一条腿走路”了。要想奏效无疑是水中捞月一般。
叶老一再强调,学生的略读是需要老师的指导的。虽说略读不再需要老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不要老师的指导。不过是略读的指导与精读指导不同,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略读指导则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可惜,我的略读指导时常是草草了事的,一是因为课时安排不过来,虽说精读课文有“阅读技巧”的精讲精练,但这也不可能于课堂上就达到纯熟的地步,纯熟不了就难以转化为能力,能力没有就更说不上形成习惯了。
叶老还谈到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的意事项。“在其中吸收知识,再增加自身的经验;那就须运用思考与判断,认清全书的要点,不歪曲也不遗漏,才得如愿。”他更谈到,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保持客观、谨慎、独立的态度!这恐怕不但是略读是需要注意的,也是中学阅读的指导原则。如此,方能培育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思想,使之成为有素养的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