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如果不小心遇到“熊孩子”,当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因为“熊孩子”而引发的血淋淋的惨剧和教训太多,不再赘述。
但可以下结论的是:每个“熊孩子”背后肯定都站着一个“熊家长”,没有“熊家长”,何来“熊孩子”?
“熊家长”和“熊孩子”在某个特定范围内有可能会一时得势,但长久来看,迟早会受到不遵守社会规则而应受的严厉惩罚。
毋须讳言,没人会喜欢“熊孩子”,我也一样,在一些公众场合看到一些“熊孩子”的“熊作为”我就想破口大骂“熊家长”,是的,“熊孩子”没有错,错的是“熊家长”的不作为,如果一个“熊家长”没有任何公德意识,还能指望“熊孩子”能有所作为吗?
越是在公共场所,越能看出一个孩子行为背后家长的样子,孩子是一面多么真实的镜子!!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独自带他出远门,一方面想让他早点接触和认识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多走走、多看看,对于开阔他的视野和心胸总是有好处的。
儿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带他去了深圳,让他对自己作为深圳人能对深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他现在对“我是深圳人”的概念非常明晰;儿子刚会走路时我就带他去了新疆,让他知道了新疆是爸爸妈妈的故乡,那里有他的很多亲人,新疆是爸爸妈妈的根,也是他的根。
等他会跑会说话了,我们娘俩跑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多,出行乘坐的工具也不断变换:火车、飞机、游轮、缆车……谢天谢地,儿子不管去哪里,也不管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也无论与什么人做旅途邻居,他都没有犯过“熊”:不会在旅途中哭闹撒泼、不会对邻座的人动手动脚、不会叽叽喳喳吵不停、不会吵吵闹闹对周围人有丝毫影响,反而让周围的人都很喜欢他,大家都喜欢找他聊天、给他吃水果、给他讲故事,所以每次乘坐长途火车,周围人都愿意在我上洗手间时帮忙照看他,如果同一车厢内有两个孩子,另一个孩子不管是否比儿子大,旅途中总会有哭闹和烦躁的时候,儿子却从来没给我和周围人的旅途带来过任何困扰,哪怕他时而晕车、哪怕初次乘机飞机噪音让他很不适应,哪怕游船上的时光多么枯燥无聊,哪怕旅途中的饮食多么糟糕……感谢儿子,他从没表现的让周围人把他妈妈看成是唯恐躲之不及的“熊家长”,他给我和周围人的旅途带来了很多欢乐和亮色……
这世上,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天生的“熊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