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练习写拆书搞,那么就从这本《图解儿童逆反心理》开始吧!第一次练笔,请见谅。
今天主要讲解这本书的第一章节——孩子与家庭,分为三部分:
1.怎么样满足全家每个人的需求?
2.为什么孩子有逆反心理?
3.大人意见统一,孩子就能很听话。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有些孩子乖巧懂事,通常是因为外界给了他一种积极健康的循环模式;有些孩子调皮好动,就是所谓的“精力过剩”,由于他们的需求更为复杂,所以在他们成长初期可能是消极有害的循环模式。
如果孩子是比较乖巧懂事的,家长就相对轻松了,如果是“精力过剩”的孩子,家长面临的挑战更大。
在我们满足了温饱问题后,那么情感需求就尤为重要了,如果我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依旧无法健康生存,会产生焦虑感,无法处理问题,精神和身体上可能会出现疾病。
怎样满足全家每个人的需求?
孩子健康、快乐的源泉是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如果我们能满足孩子生理与心理上的需求,那么孩子就会相信周围有安全感,从而养成健康,乐观的性格。反之,孩子就会比较胆小敏感。在平时的陪伴中,我们需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在反复摸索这个世界中得到学习,对孩子的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
想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行为中去了解。判断自我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依据除了客观情况,自我见解更为重要。比如同一个笑话,有人觉得很好笑,有人却觉得很无聊;有人觉得榴莲是人间美味,有人却觉得奇臭无比难以下咽;有的孩子考了99分很开心因为自己只差一分就满分了,有的孩子则是很失望为什么没有考满分。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看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大人与孩子的感知方式也不同,为了能和孩子更融洽地相处,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非想当然地以我们的方式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有些孩子只是想爸爸多些时间陪伴自己,但是爸爸总是在忙,然后打开电视让孩子自己看。
我们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同时,也要关注我们自身的需求。家长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偶尔放松调整自己的心态,满足自身的需求。如果家长长期忽视自己的需求,那么包括孩子在内,每个家庭成员都变得必备不堪。
为什么孩子有逆反心理?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话呢?一种可能是家长的方法前后不一致。此外还有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原因一是孩子满足需求的方法不恰当。通常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他的真实需求,而是觉得这个小孩怎么这么烦,并会责备他,恐吓他,甚至讲一堆早已讲过无数遍的道理。
原因二是日常习惯存在冲突。孩子的天性就是想到什么就会做什么,为了孩子能融入社会中,我们就要教会他讲文明讲礼貌,教会他社交礼仪,教会他生活习惯及技能。当我们教孩子服从大人的要求时,冲突就会生,而这往往会被认为是由于孩子叛逆所造成的。
原因三过多关注孩子的错误行为。我们不应该对平时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反应过快,我们越是反应快速,孩子越明白,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哭喊来解决。
知道了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怎么解决也就至关重要了。首先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避免与孩子争吵,吵争只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僵;其次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巧妙地纠正孩子的错误;最后对孩子的进步,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凡事只能循序渐进。
大人意见统一,孩子就能很听话
相亲相爱并且对抚养孩子有相同见解的家长,对提升孩子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起着重要作用。
日常生活中经常因孩子的问题引起家人争吵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夏天来了天气很热,孩子想吃冰淇淋,孩子就去问妈妈,妈妈觉得吃冰的东西对孩子的肠胃不好拒绝了孩子,这个时候孩子是不会放弃的,他会去找爸爸,爸爸可能就答应了孩子。结果,妈妈肯定会不高兴了,于是开始了争吵。
当大人争吵,互相责备对方时,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定孩子就是争吵的导火线,并会埋怨孩子挑起事端。而孩子看到家长争吵,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恼,直接影响孩子的自我认感,以至于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相比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孩子更需要父母互相尊重、互相沟通,而不是互相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