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同学小聚,餐桌上家长里短闲聊,同学灵忍不住吐槽她的婆婆——
婆婆88岁了,一直生活在乡下。前几年身体出现问题,是高血压。夫妻两觉得乡下医疗条件差,也不方便照顾,于是把她接来县里生活。
高血压很快治好了,婆婆又精神了,但另一个问题很快来了。有人告诉她,婆婆会去捡垃圾(就是拾荒,捡废品,我们这里叫捡垃圾),她有点不相信。后来有一回,同学亲眼看见婆婆在翻垃圾桶。垃圾桶大约有一米高,婆婆整个上半身都扑进垃圾桶里在翻找。
另一个同学芝笑着劝道:“别气别气,跟我奶奶一样。有一次我看见奶奶在捡垃圾,以为她缺钱,于是给了她一笔钱,把她送回家。我一走,她又出去捡垃圾了。她一个人在家很孤单,出去捡垃圾充实着呢。随她去吧。”
当时芝的爸爸妈妈都是县里的科级干部,芝姐弟几个也都工作了。芝的叔叔们似乎也是国家工作人员。大家日子好过,也都很孝顺老人。但芝的奶奶天天都去捡垃圾,把捡来的废品卖了就回家,风雨无阻。小县城里,哪哪都是熟人,儿孙们觉得很丢脸,劝也劝了,气也生了,但怎么也劝不住,一直捡垃圾到九十二岁去世。
灵说:“你奶奶把废品卖了回家,还能忍,我婆婆直接把垃圾捡回家里来,放进厨房里。有一次回到家,感觉怎么这么臭呢?到厨房一看,婆婆捡了一袋别人丢掉的花生放在灶台上……”
“还有一回,老公看到晾衣架上挂着腐竹,问我是不是买了新鲜的腐竹。”灵继续控诉,“我收下来一看,是婆婆把捡来的腐竹洗了一下晾在这里,上面还有许多毛(发霉了)。”
“你们知道吗?我家一个月的水费一百二十元。她把编织袋捡回家里来洗。”灵摇摇头,表示无语。
灵夫妻俩都是高级教师,儿子媳妇也很有出息,在广州工作。婆婆不缺吃不缺用,捡垃圾到底为了啥?灵一脑门子官司。
我们七嘴八舌出主意:你要表明你的态度,把她捡回家的东西当她面扔掉,或者逼她自己扔掉。
灵无奈地说:“没用,我们都生气了。给她讲道理,她有更多歪理等着你。你发脾气,她一天不吃饭。”
灵拍了婆婆的照片发给儿子,儿子说:“奶奶的衣服怎么这么脏!”
为这,灵又另买了一台洗衣机给婆婆专用,因为谁也不愿与她共用一台洗衣机。
记得去年某个冬夜,朋友在电话那头说,下雪的天还有人在捡垃圾,刚刚走了一个,现在又来了一个,都是老人家。朋友因此还谴责了他们的家人,并且归因到老人当初没教育好孩子。在我们的认知里,有劳动能力的人拾荒,是因为生活贫困而又没有其他更好的职业选择,老年人拾荒,则肯定是儿女不孝,无人赡养。但现在看来,似乎还有其他因素,或心理,或认知,或习性。
这世间的人和事,尤其是人心和人性,有许多的未知,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