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第一次尝试直播聊天,聊了快一小时,从她出国读研究生碰到的有趣的人或事,再到情感问题,有几点特别触动我,想着记录下来。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她是在 30 岁那年出的国,她说,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支持她,为了实现梦想,还是去了,是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之后没有再提中间遇到的挫折。
我问有没有遇到什么文化冲击,她用了两个字:包容。
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拿环境来说,厕所不光有男性和女性,还会有单独的中性。再看周围的人,有 lady boy,有梳着脏辫的科学家,她 30 岁追求梦想也不会感受到异样的眼光。在那里,她感觉到自由。
想到自己,有一丝惭愧。刚听到时只觉得那个年纪的她很有勇气,自己也被局限在固定认知里。
人人都需要交流,当问到她在那边的朋友,很意外的是她身边都是不同类型的人,有富家子弟,有来自不知名小岛上的女生,有规划好明确职业路径的保安,成长经历有很大差异,但大家能玩到一起。
这很像一个词:“出圈”,看看你我身边的人,大部分是相同类型的,加入一个圈子,我们会产生依赖,并且在很多方面的行为模式是相似的。静下来想,这是否会困住我们的思维方式?
这让我想到做产品,前期要多去跟用户聊,找谁聊呢?有趣一点,去找与这个东西无关的,不相关的人去聊。我们应该尝试多去认识不同类型的人,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一定会有意外的体验。
聊到情绪时,她提到了舞动治疗,没课的时候,她去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探戈,同学大部分都是没有经验的。跟不同的舞伴进行练习,有的人,当你做错了动作时,会一直鼓励你,传递一种积极的观念;有的人,则会更多的关注自己,不对了就会喊老师过来纠正,舞伴更像是一个工具。
在阿根廷,探戈更是一种即兴式的对舞蹈的诠释,表达的是舞者之间,以及舞者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探戈的很多动作,其实就是这种关系的投射。从舞动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想了解一个人适不适合你,就和他跳一支探戈吧。她笑着说道。
直播时没什么观众,我们还是聊得很投入。那个当下,我们都舞动着。记录着这些事,就像在心里埋下一颗颗种子,它一直在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