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件小事——并购,并就并呗

最近并购案频发是有踪可循的。

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这样的阶段,既有的得到验证的成功模式都已经是一片红海,甚至其中很多已经经过一轮资本厮杀和行业整合了,这个时候整个行业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发生变动的几率已经不大了,更多的小公司在整体上已经基本不能撼动前两位的位置,只有选择更加细分的领域人群去做微创新。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家依然在烧很多钱企图保持壁垒,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相互消耗成本实在太高。姚劲波在58与赶集的并购案中声称看尽了人性却依然咬牙谈下所有股东,除却背后资本将其推到这一步的因素之外,可观的利益前景也是并购事件的重要动因。

从并购方的角度来讲。首先是削减了很大的成本,原先用来与对手竞争的很多费用都可以削减了,这些钱可以用的地方太多了,不管是投资开展新业务还是强化核心业务甚至是增加人才储备都很有价值。其次是形成规模效应,行业中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大公司合并在行业当中组成最大规模的经营联盟,甚至获得定价权。

从被并购方的角度来讲。IPO需要很长的流程花费很多精力还有很多风险,被并购却能让被收购企业联席CEO也当了该套的现也套了,居然对公司还依然有控制力。与此同时,降低经营成本,共同开发新业务,这仿佛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当然,很清楚自己公司未来去哪里怎么去并一定能去到那里的除外。

从资本的角度来讲。先前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合并是一起强资本行为,O2O整个行业竞争门槛不高,烧钱太厉害,资本乐意看到合并收购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降低烧钱速度,尽速收回之前的投资,另一方面激发产品创新的并不应该是靠资本相互烧钱比拼,有钱反而可能降低了行业的创新速度。

其实从用户角度想一想,各种做不同程度领域社交的朋友,一个人手机上要装多少个社交软件呢?各种做美业O2O的朋友,一个人手机上要装多少个美发做指甲的软件呢?各种做旅游的朋友,一个人手机上要装多少个订票订酒店查行程的软件呢?各种做外卖的朋友,一个人手机上要装多少个送餐的软件呢?各种做社区的朋友,一个人要维护多少个社区呢?

眼见着互联网产能过剩的局面就要到来,侥幸觉得自己不会是牺牲品有时候也算蛮有勇气的。


本文首发于iDoNews专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转载自 P2P观察微信公号(ID:p2pguancha),系大家投CEO李群林先生原创作品。 一个经典案例胜...
    喵在野阅读 939评论 4 15
  • 一名卖艺不卖身的舞姬,不是最好看但是独有一番韵味。可爱的圆脸总是带着笑意,举手投足间,一举一动都能牵扯眼球,一颦一...
    291f713f3355阅读 1,277评论 0 0
  • 今年25岁,地标魔都,2016年6月份毕业,工作半年,工资不足5K,性情温和却不失力量、生活简朴却不乏乐趣、工作忙...
    追风筝的路人阅读 639评论 1 4
  • 我想变成小树,悄悄展开枝丫,看着您工作。当您劳累的时候,我要将树枝伸到您的窗前,让您看到我嫩绿的树叶,缓解...
    幸福来得突然阅读 162评论 0 1
  • 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是开了个头吧,好不好倒是另说,至少一些事情慢慢有了眉目。 南姐确定要去审计了,跟我预计...
    聂一一阅读 3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