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天性回归
在泰国一个小渔村里,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妈妈以贩卖蔬菜维持家计。一次,小女孩在陪伴妈妈摆摊的时候,发现隔壁的豆芽摊生意很好,每天都卖得很多的豆芽,于是,她对豆芽产生了浓烈兴趣,她想自己种豆芽。面对女儿的要求,妈妈没有被小女孩异想天开的想法给震惊到,更没有因此否定打击,而是给以鼓励“我们可以试试”。
然而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尝试下,她们的第一次种豆芽经历,以失败告终!于是,她们开始学习知识“豆芽菜必须在阴凉的环境中生长……”,每天有人来买菜,母女俩就向路人询问请教,即使只接受过小学四年级教育的妈妈也努力识字读书。小女孩问妈妈:“会管用吗?”妈妈微笑道:“我们再试试”。然而,第二次,豆芽还是死在了幼苗期上!
面对前面一次次种豆接踵而至的失败,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妈妈每一次都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小女孩也依然没有放弃种豆芽。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女孩看到来买菜的人,落下新买的的报纸,她无意中看到报纸上介绍如何种豆芽,小女孩赫然发现:“豆芽菜还需要早晚按时浇水。”于是,她们一个脑洞大开+一次旧物利用+一场动手实践的豆芽种植历程又开始了!她们在家周围收集被丢弃的塑料瓶,在瓶身戳了些小孔并装满水,再用绳子挨个捆绑在竹杠上,然后翻一下竹竿,把小孔那侧朝下,水就这样如雨点般滴了下来……“会有效果吗?”“我们可以试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的豆芽成功长出来了!
从此,她们家的豆芽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那个种豆芽、卖豆芽的小女孩,她叫Netnapa Saelee。当年那个卖豆芽的小女孩,现在已经完成学业拿到了Sarnrak project奖学金,目前在瑞典进行科研工作。
扬明是我们三才公学初二年级的学生,清秀面容,浓眉大眼,他是个泰国的小明星,拍过泰国有名的高露洁广告,也拍过很多戏。记得培训西部学术之古诗词朗诵比赛时,我找过扬明,一开始他来跟我学朗诵了几天,后因其他原因,没有能继续参加培训。
在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扬明很随和,好学,没有什么明星架子,每天来培训,必给我一个拥抱,接着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然后假装深情地都对我说:“老师,我爱你,你很漂亮!”我知道,扬明每次都爱逗我,他还特别喜欢跳舞,只要有音乐,在哪里都可以和同学或老师,跳起舞来。每天看着扬明,我很享受他那种活泼开朗、充满童真的快乐气息,跟着他,我仿佛也回到了纯真的学生时代。
从扬明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泰国学生的家长,在他们的家庭教育里,似乎没有刻意地去要求他们的孩子,也没有因为孩子是明星,就摆出一副众人围观或跟随的阵势。相反,很多家长们会特别尊重孩子们各种选择,学校的各种才艺选修课,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
小云是初一年级的台湾籍女生,学习优秀,能歌善舞,学校的每一次活动她都想表现自己。但很多时候,你得去求着她,哄着她,想尽一切办法让她配合你。在这次西部学术朗诵比赛中,她自己又想表现,但又不培训,每次去找她,肯定找一推理由来搪塞你,我都被她气哭过两次。有一次,听她妈妈说,下学期她们要可能转到另一所国际学校去读。小云的妈妈是贵州人,她很能干,家里生意做得风声水起,从她妈妈的语气中可以听出,她的孩子很优秀,必须要送到到更好的学校去。除此之外,每周周末都还必须去学各种兴趣班。
其实,孩子就像一棵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他们成长的规律。然而,中国有很多的家长都像小云的妈妈一样,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喜欢给孩子设计规划似乎很美好的蓝图,而忽视了孩子自然成长的养成教育。
多年后,Netnapa Saelee回忆说:“妈妈说的‘我们来试试’就像神奇的肥料,养育着我的好奇心,帮我的‘知识之树’枝繁叶茂。”试想,如果当时Netnapa Saelee的母亲,像很多中国的家长那样,只会逼着孩子死读书,对于孩子提出童真好奇的想法,她只有打压否定,那么,小女孩Netnapa Saelee也不会出人头地了。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启蒙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沐浴阳光、接受雨露,成长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也会遭遇到狂风暴雨的打击,但只要心底的希望不凋零,“再来试一试吧!”,这颗小小的种子终会生根发芽。
家庭教育,不是想方设法去消费孩子的童真,不是让孩子聚焦在各种镁光灯下,不是为孩子规划好人生版图,而是尊重孩子天性的发展,让童真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