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王老师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我心中涌起一股熟悉又复杂的情绪。他提到了在原生家庭中常见的几种信念:我不够好;我有责任让父母更开心;长大后,我不希望成为父母那样的人。这些信念如同一道道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我。自卑、责任感以及对未来的恐惧,都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状态总让我感到不安,甚至他们的快乐与否也成了我肩上的重担。
这种自卑感,深深地植根于我对家庭氛围的感受之中。我多么希望父母能过得更好,这份渴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伴随着我。现在,我开始尝试与家庭进行心理上的分离,正如哥哥所说,父母的焦虑是他们自己的,他们需要这些焦虑来维持生活的秩序感。如果没有这些日常琐事的困扰,他们可能会更加担心健康和衰老的问题。因此,这些小焦虑反而给了他们一种安全感。
从小我就意识到,我不想成为父母那样的人。母亲常常被人欺负,家族似乎总是处于弱势,这让我决心要成为一个坚强、独立的人。正是这些信念推动着我不断前进,尽管身边许多女孩沉浸于琐碎的娱乐中,但我选择了成长和发展自我。这份坚定的信念,让我与她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我开始认识到这些信念是如何将我困在过去的泥潭中,又是如何引领我走向未来。它们本身并无好坏之分,而是成为了塑造我的一部分资源。现在,我有了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关心他们,同时照顾好自己。
当听到有学员因焦虑而困扰时,王老师的建议简单却深刻:不必过于在意这些想法,而是专注于去做一些积极的事情,如调整身体姿态,加入放松练习。很多时候,比起在问题中徘徊,不如立即行动,朝着目标前进。另一位学员提到缺乏力量感,寻找榜样或感受自然界的伟大,都能给予我们力量。当我站在坚实的大地之上,仰望浩瀚的天空时,内心便充满了平静。尽管自己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微尘,但同样拥有着与天地相同的特质。
如此看来,即使身处微小,也能映照出宏大的存在。这便是我对自我价值的确信,也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