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只对着华科“汪汪”两年的、坚持不懈表达爱意的二战狗,如今真的要对它说一声再见了。出成绩的当晚,我修改了系统后台程序,提前一个小时查分,但得到的不是喜悦,而是一阵心痛。相对于一战来说,二战的成绩已经进步明显,但是依旧追不上华科涨分的速度。那种感觉,就像工薪阶层望着蹭蹭的房价一样,就差去报复社会了······
一战:一个傻瓜式的自娱自乐
刚进大学就抱着坚定的态度去考研。之所以选择华科,是因为不喜欢北上广深,也不想活的那么快节奏。再加上曾经去过武汉,对比看武大和华科,我还是更喜欢华科的安静和与世无争的感觉(好吧,其实它的食堂也很诱惑我。)
原以为华科的工科院校,在新闻学类应该是小众选择,所以一战的自己并没有太紧张,或者说是太重视。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拉长战线的因为自己对于考研流程完全无知,所以逛贴吧、论坛,找各种经验贴和考上的学长学姐。当时的确是遇到了一位学姐,向她了解了华科的一些考研基本信息,然后就从她那里买了资料。由于当时选择的是学硕,所以很早开始复习。可能是大学期间理论课没认真听,忙着和小伙伴们拍微电影去了,所以感觉自己和三跨生也没区别。(插一句,大一的时候就上了传播学,然而当我自认为以后自己考新闻,不考传播,所以一个字没听。等到大三考研看到传播学教材,真的是啪啪啪打脸。所以,还是不要浪费大学里的每一堂专业课和专业书籍,因为你真的不知道会在未来的哪一天用到它)
因为自己三月开始准备的,所以一开始并不着急。等到暑期,才开始真正的进入状态。当时就开始了政治复习、英语复习还有专业课。不得不说,压力很大,也很慌乱。政治就是看肖大大的书,然后刷题;英语就是专心刷英语一,专业课啃得太细,一章章细看。(暑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认真看书,之前几个月都在走马观花,盲目自信)这些的坏处就是心里烦乱,毕竟英语基础差(六级没过,四级考了三次,低分飘过),英语一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信心基本背打击成碎片;专业课毫无优势,过目就忘······
就这样在这种怪圈里挣扎了两个月,一开学才知道华科开始取消学硕统考,只有专硕参加考试。当时的我并不相信,直到亲自打电话到了华科的研招办,确定了信息,才心如死灰。但在那时,我也没有哭。反而是一个跨专业研友,痛哭一场,然后换了学校····我只是当时就联系了当初卖资料给我的学姐,因为她跟我有类似经历,她是前一年自己9月换了专硕。再次从她那里买了资料,还找到了前前一年的华科第一名,资料收集基本很全面,但是专硕偏向传播学,一切都让我瞢逼了····
卖我资料的学姐给了我一本大纲解析,是中传出的,她说她当年就是看了这本书考上的,让我别的都不用看,好好看这本书。恩,我很相信的按照她说的做了········此时,英语一已经刷了6遍了,英语二也开始刷了。
等到考前一个月,隔壁寝室考南京大学的小伙伴跑来问我:传播学第三大流派,你们参考书怎么表述的啊?顿时,我愣住了。传播学还有流派?三大流派是什么鬼?考研还有这种问题?翻翻《传播学教程》,我说,不是只有经验和批判学派么?哪有三个啊?你们南京大学考的也太偏了啊!小伙伴也呆住了,你们华科有那么简单啊?早说我也考华科啊!
就这样,我也上了考场。至今记得拿到卷子的一瞬间,就呆若木鸡:简述法兰克福学派。天,法兰克福又是什么学派?郭庆光的书上有么?然后,我还听到后面的小姐姐小声问我,你知道法兰克福学派么?我有释怀了,看来不是我的问题啊,大家都不会啊!恩,今年的题目太偏了!满怀自信的胡扯八道写完了全部答题纸,包括那道自己不会的法兰克福学派····
综合能力也没好到哪里去,两千多字的改写新闻材料,让我看到头疼,瞎扯完一张卷子,还剩半小时···恩,我就在那里发呆了半小时····
最后成绩是政治73,英语二50,专业基础98,综合能力109.当时要死要活去查分,坚信老师黑我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此时,最直接的教训就是:表轻易相信别人跟你说只看某某书就能考上,骗人啊!!!
二战:一个神经病的惴惴不安
其实,看到成绩最开始并没有想到去二战,本来想直接工作,创造美好生活的。可是,求职的碰壁,让我不得不正视学历的问题。想了很久,决定二战。父母在选择报考学校上建议我放弃华科,选择安大更保险。其实,两个学校虽然是985和211区别,但是并不代表后者就更容易好么!每次跟外行的朋友解释,为什么选择华科而不是安大,我都好心累啊!当时在一家官媒实习到了7月,回家开始正式复习。我是那种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最后密闭空间,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最好!所以一个人在家里复习效果比一战在学校的效果好了很多。
回顾自己一战的原因,我开始沉下心一个字一个字的看曾经一目十行的传播学教程。看完两遍,然后自己根据资料和一战买的笔记,认真的做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笔记。作完笔记后还是觉得有所迷茫和不解,就报了一个传播学教程的暑期班,事实证明,的确让我大开眼界。于是,又报了一个真题班,本着想训练下逻辑的原则,被同班小伙伴花样吊打,让我一度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二战的。
到了10月,基本上《传播学教程》、张昆的外国史和牛静的伦理都看了四五遍,中国新闻史才开始看。中国新闻史拖到后面不是我有什么独门秘籍,或者说一战残存记忆,而是书太厚,看不下去·····媒介经营还是一脸瞢逼的状态,尽管听了专门的课,也依旧是半懂的状态。330是一直跟着爱传播的课在进行,每周三篇的作业训练,也让我很感谢爱酱的付出和辛苦!
至于政治复习,因为第一年的73让我小觑了它,一度想冲80,刷题刷了很多,看书就有点“飘”了;英语是刷完一,又刷二,反复刷了四五遍。这里友情推荐“丁晓钟”,不能说他最好,但是他对我的帮助最大。参考书的选择我觉得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谁广告大,谁就最好。我英语自知根基浅薄,因此老老实实从单词开始,跟着朱伟的恋恋有词,听了3遍,这对最后等等阅读还是很有帮助的。
考前还参加了三次模拟考试,客观的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意识到一战的自己真的是“勇气可嘉”,什么都不懂还敢上考场,老师能给及格分,也是算慈悲了······
本以为自己是信心满怀上考场,没想到自己一场政治考下来就傻了多选题选不出来,都是模棱两可的感觉,主观题的题目好像就是答案啊·····内心真的很绝望。下午的英语考试,尽管简单,但是长期的心理阴影还是影响了自己的发挥。440的考试,从拿到卷子开始,我就后悔,自己还是太大意了。看书一定一定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啊!我自诩有华科10年真题,还研究了真题考点的频率分布,自以为是的压了几个题目,把四大奠基人背的滚瓜烂熟,却没想到考的居然是施拉姆···心痛到无法呼吸啊。这样的例子还有:群体传播。一直觉得群体传播没有大众传播显眼,复习时候多次看到都跳过了,考场上也只能凭借星星点点的记忆写一点东西。
只有334,其实爱传播的培训还是很到位的,过错在自己。报道策划我写嗨了,一道题写了4张纸!4张纸啊!最后才想起来,后面还有4道题·····卷面是毁了,因为后面的字我自己都看不清自己在些什么······
二战成绩:政治67、英语64、专业基础129、综合能力110。成绩是很不服气的,也是最多遗憾的。(一战什么都不懂,所以也看不到自己不足,没有后悔遗憾)想想两年走来,英语始终是软肋,当你觉得自己很不容易可以过华科的60校线了,其实别人已经奔80了。如果说英语是能力的遗憾,那么综合能力是自己作死的遗憾,对于非能力原因带来的苦果,真的是一想起就心绞痛啊!
顺便说下二战的作息。每天6点起床,12点睡觉,吃饭只吃两顿(不是热爱学习,是紧张的吃不下)。那段时间,多睡一会,内心都无比自责。买的护肤品都不搽了,一心只读圣贤书。完全的是从床上起床就看书,基本卧室都不出门。一个星期买一次菜,活的就跟路边的乞丐差不多。朋友说我那段时间就像是从鸡窝出来的一样·······但是,千万不要像我这样啊,因为虽然睡觉时间少,看似都用在看书上了。可是我有一个毛病啊,就是一心烦意乱就读不下去,就要刷新闻,然后还要去跟帖····我特么居然考研期间还追完了《锦绣未央》····千万不要学我,就算追,你们也要去追新闻联播,接受党的熏陶啊!
总结:英语永远是考研的半壁江山,做不到英语60分以上,千万不要来考华科,赶紧换个学校。考不到70分以上,记得跟自己的母校保持联系,很有可能,回头调剂还要回去的。专业课的话,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也不要一目十行,不要让“我觉得这个肯定不考”思维影响你,毕竟你不是游戏的主导者。有人也许会好奇,为什么我的专业基础明明说没复习到,还能考129?废话,姐那半年的书是白看的啊!我也不至于一次都没看过好么,只是复习没当它是重点,考场上是根据平时看的论文和热点整理出答案的。所以,认真的看书、看论文、做热点分析,这样至少在遇到真不会的题目也不至于死的太难看!
未来无论将有多少人选择报考华科,录取的人数就在那里,不多不少。鸡汤看的再多,经验贴收集的在丰富,也不会让你神功大成,毕竟路还是需要自己去走。每年能够踏进华科大门的终究只是数十人,至于会是谁,就看谁更有天赋,更有技巧,更努力了!剩下的宝宝们,我会为你们心痛,和你们一起画小圈**抢了你们名额的人,然后给你们送上学姐的下一篇调剂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但愿,你不是明年来找我帮你调剂的宝宝!
爱了两年,依旧被发“好人卡”,这些坑你确定不会掉下去?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比爱情还要刻骨铭心一百倍的故事。——By卢晶晶 写在前面的话: 如果从2012年算起,考研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