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这种昆虫我并不喜欢,虽然它可以捕食害虫,对庄稼有益。它那特殊的相貌,简直丑陋无比,身上的那两只大刀让人望而生畏。它的头特别小,眼睛却特别大,非常不成比例,如同变异的外星人一样,给人的感觉极不舒服。
中午吃饭的时候,发现门口的玉米袋子上静静的趴着一只螳螂。本能的反应是把它消灭掉,倘若谁不小心被它的大刀挥舞一下,就会流血。即便是能不被它伤害,单看它特殊的身材就会让人心生厌恶。因为长时间没有见过螳螂,也想借此机会让女儿认识这种昆虫,我第一反应不是消灭它,而是告诉女儿这里有螳螂。
女儿听后的第一反应是害怕,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多看了一眼它。通体黄褐色,与往日里见到的魁梧苗条的螳螂相比,这只螳螂显得笨重了许多,它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内心里便对它多了几分嘲笑,长的这么丑陋,还没有被我看羞,居然在这里一动不动,直到我吃完饭晒太阳的时候,它还在那里。好奇心促使我拿出手机对它拍照,这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它——它要做妈妈了。肚子鼓鼓的,应该是即将分娩。这时候,我特地叮嘱孩子们不要伤害她。
且不说她是庄稼卫士,但就做妈妈这一点,就让我对她敬佩万分。我不是昆虫专家,我猜她的静默或许是将要分娩,或许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不要伤害她,要伤害她的孩子……她可能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彰显一位母亲的伟大。
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都是伟大而又神圣的,都值得我们敬畏。每一个生命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延续和种族延续付出着努力,很多我们并不知道他们付出的艰辛,或许也很难知道他们在整个生物链中的作用。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被轻视,甚至被践踏,他们同样值得尊重。小小的螳螂在人的面前是何等的微小,即便是强大的人类,在自然的面前也是何等的微小。所以每个生命对大自然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微乎其微,但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每一个生命都能够说话,如果每个生命个体都能有通用的语言,能听懂对方的话语,或许人类中的大多数会成为指责的对象。
放过一只螳螂,可能很轻松,但放过同类人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在班级管理中,有些学生甚至是多数学生,做事情并不能做到令人满意,比如作业书写潦草,我们会怎么样去对待呢?是尊重的成分多一些,还是批评指责,甚至是挖苦、讽刺的成分多一些呢?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平等的尊重的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生命个体,我们又会怎样对待学生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孩子是需要教育的,而我们是教育者,我们真的尽到我们的教育职责了吗?
高高在上,做一个统治者、控制者、发号施令者容易,做一个引领者、陪伴者、支持者难。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反观自己,而不是窥探他人。只有我们自己把自己修炼到一个极高的境界,才能够去引领他人,教化他人,才能对得起我们教育者的名称。
如果这只螳螂会说话,我想她会感谢我。或许她会抱怨我,我并没有真正懂得它的意思,根本就不懂她的意思。不懂螳螂很正常,但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不懂学生就不正常了。以后还需要多一些能够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方法技能,多一些对学生的尊重和看得见,真正从学生出发,而不是从自己或某种利益出发。相信有了这些作为前提,师生关系一定能够有质的飞跃,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