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鲁迅先生《孔乙己》是在中学的课堂上,老师当时对这篇课文的解析记不清楚了,但孔乙己的经典话语却留在了脑海中。““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那时候对孔乙己的认知还停留在浅表面,更多的是觉得他搞笑可怜。
捧起鲁迅先生《狂人日记》,再次读了《孔乙己》这篇文章,感觉顿悟了许多。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经典小说之一,辛辣风趣的语言将旧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一个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穷困潦倒、可怜巴巴但心底善良的孔乙己好像就站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里来喝酒,让人同情心酸的同时又是那么可恨,恨他为什么要去偷东西?为什么不能脱掉长衫凭一双手勤劳勇敢地生活?为什么要活在那虚伪无价的面子之下?最后也只能落得悲惨下场。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文章篇幅不长,但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鲁迅先生不愧是弃医从文的大师,用尖锐的笔当武器,在“五四”运动前夕写下这篇小说,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再读《孔乙己》这篇文章,联想到当下的现实。大学扩招后,门槛降低,所有的人都奔着大学梦而去,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成千上万,“一毕业就失业”成了常态。2024年毕业的大学生就达到了1175万人,加之目前大环境不太好,经济发展低迷,企业降薪裁员,招人数量萎缩,大学生找工作就更难。有的奔着体制内岗位家里蹲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谈何容易?所以很多学生多年备考在家里啃着父母,一晃几年过去了也不出去找工作浪费了青春,这不是现代版的“孔乙己”吗?为什么就不能把“大学生”的虚名放一边而去寻找出路呢?
当然,文凭贬值是大趋势,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在人生的关键路口,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要去跟风。与其去读普通的大学普通的专业出来就业难,不如一开始就找准方向去高职院校学一项技能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放下身段找准定位谋发展。
新时代的知识分子,要以“孔乙己”为镜,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找到适合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之路!
(纯属个人观点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