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没有了期中测试,却增加了素养能力展示的环节。阅读、表达原本就是孩子们的弱项,再加上绘本难度的增加,让人无从“下手”。
抽测的日子一天天逼近,难啃的骨头也要硬着头皮去啃,绘本《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March?》涉及天气的形容词,不同的国家、城市和不同的活动,生词不仅长还多。为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吸引孩子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我想到了上次没有发完的迷你糖果。并迅速提出了奖励规则,凡是每段读得最好的可以得到奖励。
规则订好之后,孩子们就像瞬间充满能力的展示。我发现有些孩子眼神里都放射出必胜的光芒,有些孩子嘴巴不断的练习,还有些同学在书本的角落悄悄记着些什么,好像所有孩子的神经都集中到了一点,每一次的回答都坚定有力。他们的士气感染了我,我尝试用更加形象的动作和好理解的语言,尽力让眼前所学的知识与他们脑海中已有的知识产生连接,让他们尽量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几波提问与奖励后,孩子们的热情依然不减,直到下课铃响起还依依不舍,这是我教他们以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想要学习的主动性,哪怕是外在奖励的诱惑,那也是他们主动的,自发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表达有问题,我们班的书写也很不理想。我尝试过让他们每日描红来端正他们书写的态度,也尝试专门预留练字时间,效果都不明显。今日的练字,却出乎意料的好,全班每个同学都很优秀,感觉每个孩子都拥有了一双灵巧的双手。我暗自猜测他们进步的根源,莫非是单词太简单,或是描红有效果了?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我问学生,“你们书写的突飞猛进,让我很好奇啊!怎么这么优秀呢?”一个孩子不假思索地说,“老师,因为你有糖啊!”哇,竟是这颗糖。
记得之前学过关于孩子不同年龄关注的事物是不同的,而四年级的他们对表演和物质的奖励显然位居高位。这是他们的需求,作为老师,我们何不聪明一下,适当满足他们的需求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自主向上呢?
这颗糖不仅促进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也引发了进一步对于教育的思考,让我更深切地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去教育,或许我们有不一样的收获,这边是一颗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