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隔离2周之后第一天去公司上班,疫情导致部分同事居家隔离了,部门人手相当不够,一整天下来我居然忙的有点昏头转向的。下午就开始控制不住自己伸向零食的手了。这种忙不是真的很充实的忙,真的充实的忙会让你没有空再去想吃零食,但我今天的这种忙是一件接一件的杂事涌向你,自己的精力完全被碎片化了,只能去思考一些最轻松的事,比如刷手机、吃零食,没有办法做一些需要沉浸进去的,比如阅读、写作。在终于做完所有工作之后,我并没有石头落地的轻松感,只有被掏空的疲惫感。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无法抵抗甜食的诱惑了。
回家路上,一家关注挺久的糕点店居然开张了,和师妹开心地逛了一圈,买了很久都没吃过的冰淇淋泡芙、海苔肉松小贝还有枣泥糕。买完之后,大脑立刻发出”快吃那个冰淇淋泡芙,它一定很好吃吧“的渴望预期,自己也真的迫不及待地在路上就打开袋子吃了起来。说实话这个行为让我对自己有点失望,还是没办法做到延迟满足吧,太猴急了一些。回到家,大脑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思考,就吃完了一个海苔肉松小贝,一个枣泥糕。吃完真的快乐吗?我现在回想的话,并没有。吃完我只觉得有点腻了,下一个想法就是”饭前吃甜点有点败胃口啊”。我忽然想到最近看过的《贪婪的多巴胺》里提到:“多巴胺的效用,在你完成渴望的一瞬间就停止了。”想要快点尝到那个糕点的味道,这或许就是多巴胺在不断地刺激我。而当我真的吃到的时候,反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幸福。或许第一口是幸福的,但机械般的一口又一口吃完一整块枣糕后,留下的只是败胃口而已。
不过我挺庆幸的一点是我在屈服诱惑之后,并没有产生“那又如何”的想法。我换上了运动服,开始跳最爱的@刘逗逗的燃脂舞。屈服于诱惑固然是影响心情的,但这种时候最忌讳陷在那个情绪中不出来,开始破罐子破摔。只要你行动起来,做那些真的会给你带来快乐的事情,做完之后心情一定就明朗起来了。
其实啊,我也是经过了很多很多次的练习,才能做到这样的。以前的我,一次吃多了,索性就暴饮暴食,不把自己吃撑就不停下来。但后面在几次理性拉住我的时刻,我去运动、做冥想、静下心来阅读,或者去找朋友家人聊了会天,这些事情给我带来的快乐反而比吃完那些“吃了我就会快乐”的食物要多得多。看完《自控力》之后,我开始明白,原来“我特别想吃”“吃了我就会快乐”只是你的大脑发出的错误的指令。
如果真的屈服于诱惑,做了本不想做的事情,那怎么办呢?当然是选择原谅自己啊。或许,当时大脑已经处于很疲惫的状态了,所以它也会偷懒,只想思考最简单、最轻松易得的事情。在这种时刻,原谅自己往往比自我批评更能让自己回到正轨,因为我们都想要被夸奖、被肯定、被原谅,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始终住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