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保障是基础,心理保障很重要
1,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现实社会的人性复杂度远超个人的想象,在经历了这次的租房之后,也算是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
有人为了钱,可以把次的说成好的,把一般般的说成极好的。虽然被人“耍”的滋味不好受,加上还有钱财的损失,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多数人的信任,今后我们要擦亮眼睛,尽可能以规则办事,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次租房的不良房东,我们依然保留追诉的权利,即使我们的利益无法挽回,也不能再让其他人受蒙骗。
2,房子,是用来住的,同时也是表达家庭关爱的场域
多花一点点钱,拥有一个好一些的居住环境,其实也有助于经济的改善。这看似是一个悖论,实则是一个正向螺旋发展的体现。
早年有一个观念,越是没钱,越是要省。以为越省就能有更多的结余,就能改善未来的生活。当然节省是对的,但是过度的节省,比如为了节省房租,而住在居住环境很差的社区,其实并不利于个人积累人脉,也不利子女的教育和成长。
现在我的经济观念是可以接受适当的借债,通过借债让自己的生活水准在一定的水平之上。我不抽烟,不喝酒,减少不必要的应酬聚会,把这些钱省下来,做必要的生活开支。
3,学习动态调整家人之间的爱与界限,适应彼此的生活方式
这是比较延伸性的话题,家人之间的生活习惯,差异很大。学会包容与沟通,是历久弥心的功课。
4,断舍离,想要的太多,需要的不多
这次搬家,整理出一大袋的垃圾(不能回收的物资),还整理出三四大袋的可回收物资,其中有衣服、纸本、玩具等各种物品。
爱人说不整理不知道,我们那个60多方的住屋,竟然被我们放了那么多东西(搬家时3.5米~预估的~的货车,满满一车,我们自己开车又跑了三趟)。
这次搬家的经验,就是很多东西需要在平常就做好整理,不需要的坚决不进门,或者尽快断舍离和回收,有些东西看似有用,其实放在那里,一年两年没看到,也不会用起来。
5,自己的房子,该来的时候就会来的
搬家多了,就想着什么时候有自己的房子。有时也会想,如果早几年咬咬牙,借钱也就买了。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过去没买,那就没买吧,现在要做的,就是怎么赚钱买以后的房子。
以我的观察和分析,房市已经处于或者接近有房无市的阶段,房子也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房子太多了。另外我们的人口结构也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老龄化、少子化,房子是用来住的,未来连住的人都少了,房子卖给谁去。
农村的房子,很多荒废了
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方向是功能性用房的走俏,比如养老功能的房子。还有旧屋改造也会是一个大市场,很多房子住的久了,都有感情在,而且邻里之间也有个照应。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的搬出或变化,房子的空间功能需要做改变和升级,这样才能适应当下及未来的需要。
看看自己买房的眼光,能不能逢低买入,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