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17 周一 杭州半雨半晴
这次的课程是自己找的,若不写点什么,总有愧于校长的支持,更有愧于那个奔赴将近两千里穿越而来的自己。
这个培训最打动我的是“发表”二字,当然,还有祖庆老师的偶像效应。这也算一个语文老师的“追星”之路。
活着,总得热爱点什么,才能在这颠沛流离的生活里寻求丝安慰。
应该说,谷里这次的宣传让我对这场培训的期许值达到了90分以上,我幻想着自己回来就能发表论文了,幻想着自己能出书。我不断地降低着自己的期许,压制着自己的幻想。因为,那是不可能的。
其实,花在写作这块的真金白银应该有小一万了,参加越来越多的培训,万里归一都是一个核心——“拿起手中的笔——写”!
那就从此刻起,复盘一下第一天所得。
一、从“破冰游戏”学“破冰”
“破冰”游戏还是在2016年玩过,那是一次心理培训。今日重现,“五指介绍法”和“人体海报”果真是在一个陌生的集体中能够快速打成火热的两个小游戏。
每个组一根棒棒糖,手持棒棒者开始介绍,复盘时我在回想那根棒棒糖去哪了!这个游戏呢,考验的是应激情况下的自我表达能力,如何让“我”与众不同。
嗯,我失败了,后面我反思了一下,我应该介绍如下:厚厚,江西赣州,性别女。喜欢写也讨厌写,喜欢读也讨厌读,喜欢旅游也讨厌旅游。这个介绍也不够耳目一新,要是我闺蜜来,那开场就是“我是花,笔名南宫素浅,出版了自己的个人散文集,发表了近百篇文章”这些成绩一亮出去,那可了不得!
对,成绩,我没有成绩!我教的班级成绩不突出,个人也没有成就,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于是我改了下:厚厚,江西赣州,性别女,一个平凡的厚厚,一个慢来熟的厚厚。
“人体海报”考验的是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和身体协调能力。看,这又是我的短板!
最终我们组由“泰坦尼克号”升级成了“泰坦尼克号谷里版”,我们都是带着对谷里的爱而来,对祖庆老师的仰慕而来,对自我成长的渴望而来。
团队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PS:教研的时候用起来,集结团队凝聚力。)
我作为船舷站在了谷里的舞台,开启了“由冰到火”之学习之路!
二、用阅读唤醒“写作巨人”
“读写”是双胞胎,每个谈写作的人,都会说到“读”。在不会“写”之前,“读”是哥哥,跟着哥哥走,模仿与表达;在会写之后,“读”是弟弟,为写作而服务。
那么如何深读一本书呢?以己证书,纵横参读,比较式读书,跳读VS反刍,批注式阅读……三个境界:神游、神交、神合。
如何共读一本书:分解章节——自主阅读——轮流领读——开卷考试(PS:教研的时候尝试一下)
先把一本书读厚,再把一本书读薄,接着读厚,再次读薄,如此反复,书为己用。
如何选择书:跟着提纲读,追着大师读,跟着师友读,向上找书读,文献择读法。(PS:我又准备跟着谷里阅读营开启理论共读之旅了。)
总之,用阅读唤醒身体里藏着的那个“写作巨人”。
三、抓住一个“点”深挖写
关于“写”,印象深刻的两个字,“盯VS钉”,独特的慧眼盯住热点,发现痒点,表述痛点,分享干货,然后再“钉”它,用锤子用力钉下去,也就是写作的深度。
祖庆老师说,在什么都讲快的年代里,慢,便是快!
祖庆老师说,勇气源于底气,底气源于读写。
祖庆老师说,一朵花刚开,别评价,让它开。
在那两个多小时的讲座里,他似乎要把所有的写作技巧都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见教师行业里的商人仍然保留着教育情怀,让我们有所获,有所思,更希望我们有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