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之上,是因为我在拜读完作者阎真先前写的《沧浪之水》之后,深深被作者现实的写作风格所震撼,时隔两年不由搜寻,再次领略这现实的文字。虽然怀着读小说的的心态去读的此书,但还是把这本书读成了人情书,读成了处事书。文中的聂致远或许是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的代表。当知识分子的骨气铮铮与现实生活拉锯式般的抗争时,到底谁是胜利者?当我今天发出:活着不易,何谈之上时,师姐坚定的说:不,要谈,尤其是老师。堕落不可怕,可怕的是堕落而不自知。那些历史中一代代在苦难中交接的文人的风骨,必须有人传承。我是很敬佩聂致远的“拒绝”的,虽然可能现实的消磨远远大于闫真的笔致,但心中存在的那一点点坚守,就是气节所在。是的 ,师姐说的对,文人风骨需要传承,文人底线需要坚守。怎奈何处处江湖,事事人情啊!看完这本书沉默了一天,心目中对蒙天舒羡慕之中带着些许不屑,知识分子在生活压力之中,真的活的有点纠结。知识分子骨子中的那份清高驱使他们跟生活抗争,虽生活无奈,但永远心中有一杆秤,一分一毫清清楚楚,一寸一尺明明白白,坚守那份属于知识分子们的信仰,死守那条不容碰触的底线。虽难逃世俗,但文人心中的桃花源不容玷污!虽生活不易,但知识分子气节不能丢弃。
这是一场钱,权,利的博弈,是一场智商与情商的博弈,是一场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是一场知识分子的与现实生活的妥协?当作者作为大学教授时遇到种种无奈之事时,字里行间感觉似乎满口鲜血喷之欲出,喷向世俗的人情,染红蔓延的人脉,用血浆凝固那随心动而膨胀的利益和那随冷漠而冻结的世故!在其位却不能谋其职,这也许是也是一部高校的官场现形记,从选举班干部到助学金奖学金评定名额诞生的暗箱操作,从课程分数的评判到留学推荐的招呼主义,从教授到老板,从拒绝到“默认”,原来有些事真的不能由老师自己做主,看完以后,不免对高校部分老师感到可怜,也对有时老师讲的话有所理解了!
就个人而言比较好奇他与妻子赵平平的描写,书中女主的出现似乎永远就围绕着孩子,尿布,奶粉,还有那钱的出现而出现,难道真的是围城中所说的那样: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作为一个有血有肉而且正常的人来说,是不是应该对爱情有着些许的向往?是不是应该对异性有着少许的冲动?而作者在整本书中几乎没有描写两人世界的文字,这可能也许跟作者本身职业的特殊性有些许关系吧!虽是人情练达即文章,但文中有些许乌龙的事件带给人那份黑色幽默不得不使人冷冷的笑,那鹬蚌相争 渔人获利的职称评比以获胜者打120,说一句我不是故意的而结束。真是有些戏剧性啊!
本来不想多谈,放在心中慢慢消化,但是怎奈何白天喝茶太多,毫无睡意,闲着也是闲着,写写也就写写吧,何况寝室鼾声四起,使我心中忿忿不平。
耳中德纲絮絮叨叨,手中文字丝丝缕缕,脑中思绪点点滴滴,心中唯愿简简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