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时代产品经理的专题,今天继续一起来脑洞大开。
我在新时代产品经理的专题里,分别说了两个脑洞产品。一个是能练气功并改善慢性鼻炎的呼吸调节器,一个是戴着VR眼镜去唱歌体验演唱会模式的项目,今天说的是,一款上能帮助盲人“看 ”到世界的产品,here we go!
首先,我们简单聊聊人类的感观是什么一回事。
人类有五大感觉,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这些感觉是怎么在大脑中起作用的呢?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所有的感觉最终到达大脑的都只是一串神经元电信号,有点类似电脑,所有的信息交换都只是二进制计算而已。
举个视觉的例子,婴儿刚出生时,五种感觉都不灵敏,视觉也是只能模糊看到眼前一点点距离,还不能区分颜色什么的。而后后天不断的通过眼睛看世界,外界的光线通过瞳孔投射到视网膜,然后视网膜将这些光线转化为神经元的电信号,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条视觉神经的路径与大脑皮层交会的地方,逐渐发展为处理视觉信号的视觉中枢。其他感观也类似。
市面上说的大脑分为很多个模块而且功能不一,其说法都是不正确的,大脑很懒,只是各个模块连接到大脑的最短路径通过长期的锻炼,最后变为了该功能的主要处理位置而已。流川枫说,因为近,才是真理。
那么,究竟人是看到了东西,还是看到了一串电信号?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经过大脑的计算,大脑让我们觉得我们就是看到了世界。
那么,脑洞来了。
是否可以通过摄像头,将电信号与人的大脑链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后天的刻意锻炼,骗大脑看到东西呢?理论上是可以的。
人造耳蜗,就是这样的。那人造眼球,也应该能实现。
BUT,作为新时代的产品经理,这么显然易见的产品,才不算是脑洞产品呢。
人造眼球肯定早就有人提出来了,可是一直都没有这种的产品,那就肯定不是想不到,而是真的做不出来。
这条路不行,我们换个思路。既然,五大感观传输到大脑的都是类似的一串电信号,缺了视觉,那其他感觉是否可以顶上?是否可以实现感观替代。
从感官替代出发,我想到了如下这个产品:触觉替代视觉的微粒按压板。
无独有偶,《智能时代》这本书中也举过相似的例子。是这样的,头戴一个摄像头,摄像头拍的是外界的黑白画面,这一屏的二维影像,转化为电子信号,传输到安装在病人舌头上的一块按压板上,按压板由许多可上下按压的柱子构成,越是黑那么压下去的幅度就大,越是白则不压下去。动态的画面,变为按压板不同的状态,病人通过触觉来感受外界轮廓与变化。
在这个例子上再加强,按压板上的柱子用的是纳米技术,提高像素,将按压版内置在身上某固定部位(舌头是人类触觉最灵敏的部位),通过长时间的刻意锻炼(类似婴儿锻炼视觉的过程),是不是就能将该触觉,变为视觉呢?
想象一下,小时候和小伙伴玩的游戏,一人闭眼,另一人在其手上写字,然后前者猜字,是能猜出来的。再想象一下,闭着眼睛去摸各种物件,起码大小和形状是能摸出来个大概的。触觉,能让大脑产生我能“看”到这个东西的假象的。
其实,上面说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原理,建立信息之间的映射机制,通过大数据的重复练习建立模式,然后习得不同信息之间的关系模型。
而人脑还是最适合做人工智能的处理器呢。
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且需要更多的脑洞去解决问题。期待有那么一天,世上再没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