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因为热爱文字三十多年,中间间断写字十五年的我,突然被发现自己写的东西没有“文学性”了。
乔纳森·卡勒向人们解释了什么是“理论”。他没有描述各个“学派”之间的争斗,而是勾勒了理论所倡导的各个关键的“流变”,直接阐述了文学理论的内涵。我为了自己的无知特意去仔细反复阅读了两三遍第二章“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重要吗?”看完之后,嗯,两眼懵圈。果然不是科班出身的理工科老学渣,是不配谈文学的。
乔纳森·卡勒认为“文学是一种可以引起某种关注的言语行为或文本。”“有时研读对象具有成为文学作品的特点,但也有时是文学语境使我们把它看作文学作品。”“文学是语言的突出,文学是语言的综合,文学是虚构,文学是审美对象,文学是互文性的或者自反性的建构。”“文学是一种为揭露和批评自己的局限性而存在的艺术机制。”“文学既是彻头彻尾的程式化的代名词,同时又是十足的制造混乱的代名词。”
当然,这一部理论不足以代表所有文学理论研究者的观点,而所有文学理论研究者的观点也不能代表所有文学实践者的观点。毕竟,近几年的传统媒体提倡的是“非虚构文学”。这就与多年前虚构文学统战天下的格局大不同了。
我只是个喜欢写字,并且觉得自己讲故事还挺有一套的普通人而已,谈论文学,我怕自己没有一点资格的。因为至今我发表过的东西,只有初中被老师推荐的一篇作文而已。在2000年之后,网络文学开始的年代,我曾混过榕树下,在安妮宝贝的专题里投过稿,2008年也曾在起点文学挖过坑,2016还是17年也曾在头条刚开始扶持签约写手时签过约……只不过一直觉得自己写的都过于浅白,一看到那些成名成家的大咖作品就自惭形秽。所以常常半途而废。
就这样混迹到今年,不惑既久,眼望着奔五。突然把七年前注册的简书翻出来,写了几个故事。不曾想为此结识了许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激发出了我再次提笔的野心。有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究竟是招人讨厌的人还是惹人喜欢的人。总之,喜欢我的朋友是把我夸成一朵花,讨厌我的人,可能就一次次指桑骂槐并且拉黑我吧。包括说我写的垃圾没有文学性。
我这样把这句话写出来,可能有些不依不饶,毕竟发现我这两天状态不对的和听我抱怨的老师同学们都已经尽力安慰我了。我也保证过不把别人的批评放在心上。
不过,可能我是个倔强的老太太,就神特么不放在心上!这句话让我连续三天耿耿于怀,夜不能寐,写不出一个字来了。
也不是写不出一个字,我把垃圾《归心草》的创作解析写了一遍,写了大几千个字,把每一个典出,每一个修辞,每一个结构,每一个糅杂在文章里的传说和隐藏的故事都捋了一遍。我特么到现在都觉得这是我特别中意的一篇作品!因为我用一个最浅显的孝顺的故事壳,套了许多深入思考的魂在里面。我不能保证有人愿意细细品读,但我对得起自己!《归心草》可视为我来到简书后的一份答卷,是我跟几位老师学习后的炫技之作。因为我从一个自以为靠天赋讲故事就算作者的人,慢慢走上了写文章要先立意、构思、反复修改这条路。别人眼中的垃圾,是我修改了六七遍之后精心呵护的“孩子”。
所以,我在一直纠结文学性这个东西。今天上《伊豆的舞女》作品围读课,我忍不住问老师什么是“文学性”,老师说文学性就是“人性”。肯定有持不同高见的其他老师,但是从我自身而言,我突然明白了。
文学性,就踏马是“人性”!
我占了别人预想的位置,我做了别人看不惯的事情,我的文字,别说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人家看过没看过,就给你扣个帽子——没有文学性!
呵呵。
我就喜欢别人看我不顺眼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我要去写我没有文学性的作业了。我以后还会写,还会不断地冲击简书榜单,我就想有一天拿到优创,就想实现我少女时期的梦想!我坚持我的人性,这就是我的文学性!
(此处删掉一句话,谢谢好友善意的提醒,我要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