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就像爱生命》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就是我的军旗。”
爱情两个词是虚浮飘渺的,它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释释义,在现如今的社会时代中,我们面对的爱情反而是更加物质化的了,所谓的天价彩礼和到三十岁的都必须结婚的观念,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把爱情推向低贱。王小波先生的爱情故事,那可以说是摒除了一切“世间纷扰”,把爱情从萌芽培养到树枝繁茂,更重要的是他能给我们传递了很多对自身有价值的东西。
信件一:拨开云雾的向往生活
“没有像样的精神生活就没有一代英俊的新人。
在书中他们更多的精神自由来源于彼此之间的交流,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我对你的爱,而更多的是在社会中所面临到的事件所引起的争议带来的思考。他们俩之间的看法,让我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去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王小波本来是一个“暴戾”的人,他只希望社会中不再有那么多的“劣根性”,不再有那么多的愚蠢与无知。他的愤怒是进取型的,他笔尖的焰火随时都能燃烧到大众的眉毛,因此很多时候他也备受争议,也容易受到言语的影响。当然,在爱情的包围下,那些严厉的要求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但是并不会因此让笔尖的力量停止,这反而会让精神世界更加充满活力。这是爱的力量,是爱让乌黑不再遮挡眼球里的世界。
在这样的生活下,向往变得更加重要了,这带来的更多重生。
信件二:永不停止的激情
“我的灵魂里有很多地方玩世不恭,对人傲慢无礼,但是它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害怕黑暗,柔弱得像绵羊一样。只有顶平等的友爱才能使它得到安慰。你对我是属于这个核心的。”
王小波先生内心有熊熊的火焰在燃烧着,他对生活有批判,也有热爱。即使总有许多事情让他愤怒,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社会的激情。是愤怒让他保持了足够清晰的自我,也是爱情力量让他能充满能量。正是他们的之间的交流,让我更加清晰知道即使面对再大的痛苦也有撑下去的理由。
保持激情,把那些让人无法接受的人或事物都变得最小化,把他们都化作我力量的源泉,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一切,让我有足够的激情去燃烧自己。
信件三:抛弃模式化,找到我们的意义
“懒于进行思想劳动必然勤于体力劳动,懒于创造性的思想活动必然勤于死记硬背。”
模式化的生活是别人重复走过的路,是大家默认的生活方式,但是这样的生活就容易让人思想腐化,变得喜欢“跟风”。
一切的事物总有开花与结果,不必为迟迟找不到对象而焦虑,又或者说不必为看不到的未来而担忧,一个人最大价值的莫过于认识自己。
模式化的生活是别人所留下来的痕迹,没有必要为了不符合此道路而自我烦恼,仔细想想我们规划是不是在教条式的范围里?也许这样的生活也许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找到真正的“我”,与之共存,才更说得上是人生的意义。
所以,爱可以成就生命。
信件四:爱情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不同年代的爱情自有不同的味道。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就伴随着大胆、理想与浪漫。读他的情话,满足了我这个偷窥者对纯粹爱情的好奇,在这情海里,我慢慢品味着。
爱情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我清楚看到王小波在面对爱情时,他追求、执著、守护、奉献。在爱还没应允时,他是愁容骑士,呼喊自己的站号:“爱,爱呵。”他爱得光明;在爱表达上,他是勇士,大胆高呼:“我爱你爱得要命,爱你就像爱生命。”他爱得勇敢;在爱面前,他是个无私的忠士--骆驼,放走手中欲飞的鸽子,希望他找到幸福,解剖一个真实的自己,忠厚老实,他爱得无私;在爱出现裂痕时,他极力弥补、挽回:“即使不能做夫妻,也要做终身的朋友。”他爱得深情。当年,王小波是一个街道工厂的工人,再别人看来有些小坏,李银河的父母亲都不喜欢他,而李银河是《光明日报》的编辑。地位,收入的悬殊或多或少让王小波有些自卑,不过他这样说:“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虽然王小波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这种灵魂交流的爱情永远新鲜,永不枯竭,这种新鲜不是来自今天的一朵玫瑰明天一顿烛光晚餐,而是两个丰满的灵魂碰撞出的火花,心灵有多丰富,这个“果酱罐”就有多大、。王小波信中就经常与李银河风趣地谈到生活小事:“好像害了牙痛……恨不得喝敌敌畏。”有一段时间,李银河去日本,王小波开玩笑地说:“衷心希望你回来时日语变得特别棒,和日本人一样,那时我就叫你李一郎。”这种心灵沟通的纯粹爱情是那么简单,纯洁!难怪他们能有二十年那么长久的爱情,如果王小波还在世,他们的爱情不止二十年。不像现今谈恋爱的人,大多数是为满足个人个人一时对欲望的渴求,两个人所谓的爱情只是玩乐和欲望的借口,有的只是因为双方的物质条件相称而牵强把两颗心栓到一块,却没有灵魂的交流,他们的爱情就是“好聚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