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争执着一个“理”。
“有理”或是“有道理”仿佛成为开往任何地方的通行证。但是,有证就万事大吉了吗?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度”,任何超越范围内的使用会适得其反。就是“有理”也会变成“强词夺理”,那为什么不退一步呢?
争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对事件不同观点的表达方式。争论能否占据有利形势,在于是否做到理直气壮。人们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在生活中,“有理”是很关键的。
有理,可以在道德上占据高点,能让人信服,就连说话声音也能更大;没理大多只能和声细语,轻声耳语,以委曲求全的方式求得别人认同。所以,在为人处事上,有没有理,是别人关注的要点。
是否有理了就可以横行霸道,毫无顾忌了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生活中有理是行事准则,但还是有很多东西并不是有理或无理就能解释得了一切的。
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理直气“和”远远比理直气“壮”更能够说服他人、改变他人。
《傅雷家书》中,是这样教导孩子: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
生活中,得理容易,饶人难;理直气壮容易,理直气和难。
一个人的胸怀是否宽广,就看能否做到“得理也饶人,理直气又和”。
得理不饶人,赢得是道理,输的是胸怀。
一位高僧受邀参加素宴,席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随从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没想到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
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边轻声说道:“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
宴后,高僧辞别了主人。
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到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让主人看到菜中的猪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当众处罚厨师,甚至会把厨师辞退,这都不是我愿意看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待人处事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不但不会吃亏,反而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
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同,因此生活中出现分歧在所难免。大部分人一旦身陷斗争的漩涡,就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但这却也是下一次争斗的前奏。因为对方虽然“战败”了,但为了面子或利益他自然也要“讨”回来。
还有一位,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在宋朝时期,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法医——宋慈,他可谓是断案高手,现代法医界鼻祖。
他会破各种奇异凶杀案,皇上见他破案神速就让他去查朝廷腐败案。最后查出来牵涉一大堆高官,他将收有几乎有关所有朝廷重臣不法行为的八箱证据呈现给皇上,说一定要严惩,但最后结局如何,被皇上用火付之一炬,宋慈最后辞官告老回乡。
在现代社会也是一样,我曾经看到有一个中学老师在家长群里公开发学生睡觉的照片,然后说XX家长,我已经跟你说过他好几次了,今天还是在课堂上睡觉,你看着办吧。发完后,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孩子家长,你会有什么感受,孩子家长马上回复,你这样发什么意思,想让我没面子是吧,你这样一点师德都没有,你不配当老师。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老师的确很对、很在理,但得理不饶人,为什么不私底下发呢,为什么不下课找学生来办公室聊聊呢,非要在群里搞得鱼死网破。
而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依然存在,餐厅吃个饭,对着稍有疏忽,服务不周的服务员当中大喊大叫,得理不饶人,外卖小哥稍微迟了点,立马指着人家的鼻子破口大骂,骂完还要投诉。
在日常生活中,切记: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否则,不但消灭不了眼前的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疏远你。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做并不是很难,而且如果能做到,还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如果你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这将对你自己造成伤害。放他一条生路,他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即使在别人理亏时,你在理已明了的情况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也会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与你为敌。这是人的本性。况且,这个世界本来就很小,变化却很大,若哪一天两人再度狭路相逢,届时若他势强而你势弱,你想他会怎么对待你呢?得理饶人,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