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LQD,福利很多哦】
《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出身低贱,自幼失学,文化程度超低。正如他自己常说的,“兄弟识得的字,加起来凑不满十个。我自己的名字‘韦小宝’三字,连在一起总算是识得的,分了开来,就靠不大住。” 这不是谦虚,乃是事实。所以第十四回韦小宝刚到京城,听人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还迷糊不知其义,甚至想到“驷马是匹什么马,跑得这么快”,差点闹出笑话。但是,难道韦小宝真就是个不学无术之徒么?当然不是。
到了京师朝廷以后,韦小宝深感自身差距,于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虚心向领导学向同事学,立即弄清了“驷马是匹什么马”,文化水平迅速提高,很快具备了胜任本职的能力,成为康熙年间的优秀高级干部。比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问题,到了第三十六回的外交活动中,他就联想到“罗刹人的马车,以三匹马拖拉,不同中国人之四马拖拉”,灵活地改成“一言既出,三头马车难追”,既贴近实际,又体现了他开阔的思路。
回顾韦小宝的求知路,发现三个特点。首先他注重学习生字、打牢基础。比如进京初期,他常把“尧舜禹汤”说成“鸟生鱼汤”,主要原因就是识字太少。经过刻苦学习,这种状况立即改变。到了第三十一回视察云南时,听说有个刺客“王可儿”,韦小宝就立即想到美女阿珂。他不仅知道珂字由“王可”合成,而且反应迅捷,说明他识得的字已多于十个。再如第三十九回,韦小宝遇到地方干部慕天颜,他立即想到“慕”和“天颜”的含义,认为“这个人天生马屁大王,取个名叫慕天颜,摆明了要朝见皇帝”。理解不差分毫,进步相当明显。
其次是注重学习成语、活学活用。比如第十三回,有人称赞韦小宝说话高深莫测,他立即回应:“我的话低浅莫测是有的,高深莫测那四个字可是不敢当了。”可见韦小宝不仅深刻理解“高深莫测”的含义,而且随手换字活用,真是信手拈来才思敏捷。尤其在第五十回,当韦小宝一时冲动,提出将其在台湾贪污的百万两银子捐出赈灾时,故意把“完璧归赵”说成了“完壁归台”,再次体现了韦小宝对成语的运用已炉火纯青。
最后是注重谦虚谨慎、促进工作。进入朝廷不久,韦小宝针对吴三桂之子说的“爱屋及乌”一词,立即在心里鄙视他“及什么乌,及你这只小乌龟么?”既映证明了他对成语内涵的精准把握,还体现出骂人不说话的良好修养。再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韦小宝尽管在第二十三回就已了解其义,并打趣说“前无古僧,后无来僧”,但到第二十九回面对康熙皇帝时,却偏说成“前无来者,后无古人”,努力维护和拔高领导的形象,体现出对领导的忠诚无私和高度的敏感性。类似例子很多,所以个人认为,以韦小宝天天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亨通官运,至少可以当选为康熙朝的优秀青年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