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又快要过去了,不得不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翻开我的日记本,回忆这一个月做了什么,有什么成长经验值得分享。
不由得回想起,在五一假期焦虑地准备读书会分享稿的自己;
在鼓励大家做分享遇到困难,转而想其他办法的自己;
在课程即将上线,还在焦躁准备搜集资料的自己;
在集训课程冷清,学员只顾自己打卡,寻找“点评官”互动的自己;
在埋头做事,突然发现忘了抬头看天,懊恼的自己。
这一个月依然充满了坎坷、开心、懊恼,但我依然相信,日子没有白过。我将分三部分为你分享我的成长历程。
一、从前只顾抬头看天
一直以来我的毛病是:总是抬头看天。讲目标、讲成长、上课、听课。但是,依然为成长而迷茫。我高昂着头看天,却忘了脚下走的路。
在听了那么多猫叔的课之后,我问自己,我做了哪些?我的计划落地了吗?我真正去践行了吗?从哪开始践行呢?
顷刻,脑海里回想起了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话: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成就他人,是更好的成就自己
我开始问自己,该怎么落地践行?
于是,在运营“精读分享会”时,我开始鼓励大家积极报名三十分钟的直播演讲。
当出现学员不敢直播、觉得自己的分享内容没价值时,我开始私聊沟通,尝试不同的方式让他们上。
不敢直播分享的学员,鼓励尝试“一周学委”,帮助打磨稿子,时长降低到10分钟。
当还有一部分人不敢做分享时,我继续降低难度,做60秒群内语音分享。
最终,5月精读分享会共做了8场直播分享,“一周学委”共开展了2周,60秒群内语音做了一场,几乎所有的学员都参与进来,有些人还分享了好几场。
用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了精读并输出一本书的收获,远大于平时草草翻过、读完就忘的低效读书。
当“精读分享会”即将结束时,我问大家:你们期待做成一件事的话,是哪一件?
因为我希望不仅仅帮助大家输出,更帮助大家建立成就事件,让大家的“成功日志”上,能添上一笔让自己骄傲的事。
这也是我下个月运营读书会的方向,希望能帮助、成就一部分人,带动更多人进步。
从前只顾抬头看天,现在,我终于找到了低头走路的法门。
二、从抬头看天,到只顾埋头走路
当我埋头走了一段路,突然发现我忘了周围的风云变化,我忘了抬头看看天、观测风向,做好准备工作。
当我埋头在开发课程,在书堆里、资料里寻找合适的素材时,我发现自己局限在一个盒子里,忘了去关心更重要的事。
当我上线课程后,我发现学员除了打卡外,很少联机学习,很少去看别人的打卡作业,而这是练习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样负能量的状态下,我开始启用“点评官”,让大家活跃起来,让大家点评、联机学习。事实证明,优秀的点评官带动了很多伙伴去互相学习,在相互点评的过程中,甚至聊到了彼此的家乡,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
接下来,我又思考:对于点评官,我能给予他们什么价值呢?这也是困扰我很久的事。金钱奖励?这不是一条可持续的路,而且给少没感觉,给多我们给不起。左思右想,我认为大家是奔着学习成长进步的目标来的,更需要的是:给平台和机会让其成长、给鼓励让其进步。
于是,我给点评官们提供了一种成长路径:在群内做打卡作业解析,并进行思维启发。对于在思维模块的学员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思维的机会。
低头走路没有错,但过于执迷于低头,很多美景将擦肩而过,甚至错失机会。
三、低头走路,抬头看天
在这个月,我也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家,不知道那么多课程,该如何去学习,不知道学了该怎么用。我喊着要成长,却焦虑地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这时候,猫叔的话启发了我:要多独处、自我反省。
我开始问自己:
我当下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有哪些是我最需要做的,有哪些不是?
有哪些是做得好的,有哪些做的不好?还需要怎么改进?
在这样的思考下,我发现自己在服务学员的过程中,沟通太少。我忘了去问问他们有哪些困惑,有没有我可以解决的。我忘了去收集之前留下的问题,去做成问题库。我忘了那些请假回归的同学,他们该被关心下,训练情况怎么样了。
当我想清楚后,开始制定计划,每天沟通几个学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跟进他们的训练状态,帮助他们成长。
我也调整状态,埋头走路之余,不忘抬头看看天,并将其融为一种习惯。
这个月依然是我不断反思、不断尝试迭代、不断要求自我成长进步的过程。虽然也碰到了很多问题,所幸我知道只要努力想办法,努力以用户的视角、去解决问题。努力在做事中去实践,问题总会一个个解决。
我也期待着下个月,能够有更多的成长经验分享给你。让我们一起加油,成为更强大更专业的行家。
你的每个赞,我都理解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