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一开始阅读过《变形记》,《城堡》后又陆续读了《审判》,《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我感觉似乎已经要将卡夫卡读完了,除了《失踪者》(《美国》)之外似乎没再听说他有别的作品了。真的这么快吗?让人不禁感叹他41岁短暂的生命能贡献的作品实在太少,而在我懵懂的阅读他时,卡夫卡这个概念也在我脑海中慢慢有了具体的形象。当然我一开始并不是特意要去读他的,只是很偶然的,他在我从去年对阅读经典的激情被燃起到现在的阶段中一直被不停的提起,我买的变形记与城堡是印在一本的,而后我又觉得同样出名的《审判》何不顺便看了,正好在看了很多长篇的名著经典时,想看看短篇小说应该能放松下便也顺带买上了《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卡夫卡的短篇绝不是放松看的),就在这一连串的偶然组合下便不经意间贯穿了他的大部分作品,又或者也贯穿了他短暂的一生。所以,我也想谈谈卡夫卡带给我的感觉。
首先是他的长篇小说(《审判》《城堡》),在阅读这两本书时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种基调,仿佛一层灰色朦胧的浓雾始终笼罩在其上,无论书中内容的表现是怎样你都是在透过这层滤镜去看,即便是午时的阳光都会被披上一层消极色彩的外衣,灿烂且阴沉着。《城堡》是年初读的记忆忘却了很多,但在读《审判》时我还察觉到了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当我顺着这种熟悉在脑海中寻找时,却与《局外人》吻合了起来,K.和默尔索二人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恍惚之间当他们的故事被串联起来时我会把他们认成一个人。或许正是由于在这样感觉下的阅读,《城堡》《审判》带给我的印象非常特殊和其它我所阅读到的小说很不同,他写的毫无疑问是一本小说,但又并非传统的小说。在这之间的差异我也难以说明,似乎卡夫卡在叙事时有一种自己的逻辑(或许是我不理解那个时代人的逻辑),就像一段音乐它虽不算脱离大众但却称不上和谐,而且再渲染上他那特有的基调。他的文字简洁但伴随着无力,我并不清楚这无力感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受两本书所表现的剧情影响——但透过他笔下的描写,那些建筑, 环境,人物都在向我透露这个信息甚至更多,还有简洁,奇怪,狭窄,阴郁等等,这一系列的词语都在向我铺面而来,但其实又都可以涵盖在我前面所说的基调之下。我这么去说或许有点夸张了,但可能是卡夫卡触动了我的敏感,因为这些词句对我来说在他的文字中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是极具个人色彩的,在一开始我只是想阅读短篇小说来放松一下,但事实却远非如此。他的作品好像是写给自己看的旁人很难理解他在表达什么,他在创作的时候只是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通过小说的形式组织展现出来。我在阅读的时候就感到这些作品有点奇怪,除非他本人不然很难说明他到底写的是什么,而它他的故事又并非一般的故事,它就是为了要表达什么而写的,但却让旁人捉摸不透。我总结的来说,这是一种与传统故事不同的写作方式,脱离传统的叙事结构与逻辑,它就像一种比喻?将我的思绪我的理解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这个描述把它比喻出来了,但为什么要用这段描述呢?这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这都取决于个人的经历与想法对事物的映照后而产生。而这之间的关联出于个人之间的不同外人便很难去理解——更何况卡夫卡这样独特的性格——所以在写作时若不去按大众的思维来比喻或解释一件事物,只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去比喻和解释,这样的写作方式就像为自己写作一样,是一种自我思维的具象化。而对卡夫卡的作品产生这样的感想于我来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门,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去写作,让我觉得写作一下变得无拘无束可以尽情的表达,将我的思维随意去比喻而不用在乎内容的逻辑与结构。当然要补充的是我对于这种个人色彩写作的方式也只是在他一些短篇小说中寻见——相信看过他短篇集的人会对几部很有印象——他还有很多正常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就是如此,只是在其中主角的一些行为或者逻辑我不是很能理解,这也可能是出于时代的不同。
最后谈谈卡夫卡个人,在最开始他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陌生人,随着逐步的了解我认识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并开始对他感到敬佩,阅读完他的大部分作品之后——尤其是短篇——我想这还是一个孤独的人,而在阅读完《致父亲的信》后我对他感到则更多的是怜惜。在这封信中卡夫卡写到他的父亲是如何对他造成深远的影响,夸张来说他的一生都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致死放休,而且一直到最后他都没把这封信交给他的父亲,这其实同时也证明了父亲对他影响之深刻。但在信中卡夫卡却并不是在一昧的在抱怨父亲的坏处,在我看来反而是非常理智的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这让我们能很容易理解到他眼中的父亲是如何的,以及父亲对他造成影响的程度,而想必这些话都是他曾经在不同时期于心里深思熟路过,在这封信里一并的发泄了出来。
在信的内容中我注意到卡夫卡对自己的一些形容词,优柔寡断,恐惧,懦弱,自卑,沉默,迟钝,乏味,颓废。正是这一系列的自我形容让卡夫卡的形象从伟大作家的高坛上被拉下来却离我们更近了,在对父亲感情深刻流露时爆发的这些词已经不是一种自谦表达,而是一个忧郁灵魂的组成。那怎么看待卡夫卡的父亲呢?卡夫卡曾两次订婚两次取消,因为对他来说婚姻永远走不出的父亲带来的阴影。但正如卡夫卡在信中理性分析了一样,客观的说我觉得父亲只是个粗人一个不懂教育的人,如果让我联想到那个时代——当然我对那时的背景并不了解——我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坏人,至少他从未极端的殴打过孩子,不是那种家暴的男人。似乎卡夫卡在信里自己也提到过,如过被教育的是一个和父亲性格相向的人那将会相处的很好,可惜他们的性格并不相融,而对于敏感的卡夫卡来说,“不单单在你面前,在整个世界面前也是如此,因为你是我衡量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就简明的表达了父亲对自己深入的影响,在加上阅读这封信看到的其它内容,父亲细微的举动如何牵扯到卡夫卡情绪的起伏,也表现出一名父亲对于孩子能在种种事情上造成的影响,换句话说这封信对如何做好一个父亲的身份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教育。
此前,在我看到人们评论卡夫卡时常常是在说他的思想如何深刻,而恰巧他在信中提到自己并没有什么“更高的思想”,只是一个落脚于公务员办公桌前默默无闻的人。这似乎又是一种遗憾,如果他是伟大的,那么在他这么一系列负面的一生中却是饱受自卑的度过,相对于同样早逝但已名满天下的加缪这种遗憾更让人感到怜惜,也丰富了卡夫卡的人物形象。在这一次对卡夫卡的阅读之旅中,我从陌生到情切,从仰望到怜惜,虽然绝说不上对他熟悉与了解,但于而我言我窥见了一个奇特的灵魂,那他同时是孤独的吗?阴郁的吗?我不知道。那我喜欢卡夫卡的作品吗?我会觉得它挺不错,但归不到喜欢那一类。那我喜欢卡夫卡这个人吗?答案我想是肯定的,以一种说不上来的莫名感觉,我喜欢这个奇特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