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2099
预计阅读:2.5分钟
关于孩子的早教班,经常有人问我效果如何、要不要上、花了钱到底值不值。
形形色色的早教机构不仅围攻各大小区,连五线小县城也如火如荼。老家就有很多这样的,听着同学说带孩子去上“感统训练”课,我真觉得慎得慌。那些宣传词上总是以“感统训练”、“情商培养”、“逆商训练”、“左右脑开发”……之类让你摸不着头脑的词作为宣传重点的话,基本就不用考虑去了,智商税可以省省。不过,越是故弄玄虚,反而还越让父母们奉为圭臬,而且,父母有多焦虑,就能有多少兴趣班和各种“营”。
大姐姐从十一个月左右开始在金宝贝上课,这近三年的历程,更多的是对我自己的启发和影响。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才是所有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于学龄前儿童,尤其如是。
我认可金宝贝,当然也源于我们的幸运。因为所在中心的老师们真的很有激情而不失专业,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开心而父母受益。金宝贝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也与我所秉持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三观正,而且三观合。
对于早教班的选择很迷茫的朋友,有几点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选择大机构
师资有保证,课程设计可以追本溯源。
那些三观不正的大小机构,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受苦的。特别常见的 ,比如老师随便一句“你家孩子太胆小”、“你家孩子上课不专心”……一定足以让你方寸大乱。而这样的评价,我从来没有在金宝贝遇见。即便这样的例子,我想很多父母是不觉得有问题的,所以孩子受不受苦,都取决于父母的能力。
选择机构,我总是要看三观对眼缘,省了不少时间省了不少事,我也从来不会带着大姐姐到处试课,一直像特工一样收集信息然后自己判断到底是不是一个“优秀”的机构。而大姐姐对我所作的选择,一直都用“开心”来回应,以至于让我觉得“快乐教育”真的在朝我们招手了。而且一两节体验课,是很难发现效果,甚至孩子是用哭闹来表态的。真正好的机构,从理念上也就可以判断个八九分了,我觉得妈妈们的火眼金睛,更是可以从万紫千红中甄别出适合自己孩子的。
而且, 遇到三观正的老师,是靠缘分的。对于老师来说,观念比水平更重要,而大姐姐的幸运更在于,她遇到了一群非常专业的老师。
第二:如何看待早教班的费用?
孩子是碎钞机,但父母可以选择到底给不给机会碎。一般的兴趣班大概是200多单节课,而且这还是最便宜的。投入,并不是投资,因为孩子不应该是一桩生意。投资是一定要追求回报的,如果亏损了都是要考虑撤回投资的。可是孩子漫长的一生,父母追求什么?
觉得早教班贵的话,真的不要勉强随大流。除了孩子上课,带着孩子出门还有各种交通费用、吃个饭、孩子被玩具吸引所以一定要买个东西回家、旁边游乐场玩一圈,支出是螺旋上升的。所以,舍得就投入,舍不得就要学会不焦虑。舍不得却又下不了决心,那才是痛苦。
第三:一定要上早教班吗?
会焦虑于这点的父母,肯定自身不够自信。家庭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课堂。和孩子谈天说地、放逐于山野或玩玩山水和泥巴,于孩子而言,都是课堂。孩子漫长的一生,也很难因为某个小小的阶段而产生质的变化。焦虑的父母遍地都是,所以智商税也是收得轻而易举。
第四:早教班上多少年合适呢?
我们习惯了追名逐利,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希望只要投入就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也许三四岁的孩子,在课堂上也还会哭闹、拒绝,绝大部分孩子都适合到一个家以外的地方和其他人一起磨练。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快速展现出淡定从容。坚持、陪伴、引导、学习、探索、发现、鼓励,这才是早教班的意义。
毕业典礼上我也看到不少大概两岁多点的孩子,说实话,这个阶段其实是孩子融入课堂的黄金时间,突然就让孩子结束学习了,也许有各种原因或者其他更好的选择,但我也惋惜,既然选择了,其实多一些时间坚持和尝试、或者去体验不同阶段的课程,于父母和孩子,都是好的。而且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去探索,孩子会更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第五:父母没时间,又想让孩子上早教班,怎么办?
有很多保姆或者长辈陪同上课的,从鄙视链的顶端,我自然不认同。但是我当然觉得父母为孩子如此舍得投入金钱是一件很让人赞叹的事。 长辈对孩子基本只有宠溺和怒吼并施,见不到有什么引导方法可言,课堂上彻底放飞自我的孩子,大部分来自于此。保姆就更加放飞自我了,因为她们坐在课堂上可是计时收费的,人生赢家啊。
当然,课堂百态,有对孩子无计可施的父母,有时刻干预孩子一举一动的父母,有那种听不懂英语不知道老师在唱啥的父母,还有那种离开了自己手机地球就会转不动的父母……各自珍重,自求多福。
第六:孩子不喜欢上课,怎么办?
大姐姐享受课堂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她总能发现课堂与她的生活有紧密联系。她刚刚接触的新事物,突然在课堂上就出现了;她最喜欢的东西,也能在课堂上找到;她在课堂上学习的新知识,原来在生活中也刚好能遇到……所以,拓宽孩子的视野,真的很重要。 不是让她要比别人懂更多,而是让她自己的内心里有那么多她的热爱、好奇和答案。
第七:上了三年课,大姐姐学到了啥?
问题的答案,也许就是Nothing。
学习,只是一种让自己生命更舒适的生活方式。炫耀自得,自卑挫败,都在伤害孩子。
大姐姐享受其中,她从十一个月长到三岁七个月,一直是那个特别的她。掐指算来,为了上200多节课,我开车走了200多趟,花了不少于800个小时,这在一生中,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