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国庆节另外一部电影《钢铁意志》。首次将新中国钢铁工人炼钢的动人情景搬上了银幕,聚焦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再现那个热血澎湃的岁月。
新中国成立之初默默无闻建设者的那种满腔热血和拼命精神用镜头记录下来,告诉人们,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1948年,东北国民党残部边撤离边计划炸毁鞍钢厂区。危机时刻,解放军连长赵铁池带领战士直冲腹地,殊死搏斗,摧毁了敌人的阴谋。
根据组织的安排,他从“战斗英雄”化身为炼钢厂厂长,又继续组织全厂工人,克服重重险阻,历尽千辛万苦,书写了钢铁之战的胜利,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
影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保护鞍钢;第二是复工复产。前者消灭国民党残余,后者解决炼钢问题。
千磨百折,玉汝于成。
影片塑造了赵铁池、孟泰等有理想、有情怀、有风骨、有个性,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钢铁工人的群象。
他们用赤胆忠心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用赴汤蹈火展现了生命的价值,用鲜血汗水书写了生命的辉煌。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厂长赵铁池。
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信邪,不服输,不动摇”。
所谓“不信邪”,就是敢于挑战自我,敢于冲破桎梏,用消灭敌人的劲头消灭困难。他说“我就不信,没有图纸干不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使百分之一百的劲”。
所谓“不服输”,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困难面前,在逆境甚至是险境之中,做到坚持不懈,冲锋在前。
为了研究低硅铁,他整天奋战在炉前,对科学技术的痴迷甚至超过了专家;二号炉壁突然爆穿,十二万分的紧急,他不顾自身安危,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直接冲到炉前排除险情。
所谓“不动摇”,就是坚持把祖国的需要当作自己的目标。因为建设鞍钢,他脱下了军装;因为抗美援朝,他继续留在鞍钢;因为钢铁事业,他又调任他乡。
他仿佛一座巍巍的高炉,燃不灭的是革命信仰,焠不尽的是钢铁意志,最终都融化成洪流滚滚的赤子之心。
连长留在鞍钢工作,不能随部队进关,战士们久久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一声“连长”,喊出了发自肺腑的战友情怀。
孟泰师傅为了给专家们加强营养,杀掉了由四个女儿用挖野菜刚刚喂养成一点大的小猪,而孩子们只有每人一小口的猪尾巴肉,只见妻子眼中噙泪,感人至深。
司机祝贺的墓前撒满了红辣椒,那是他新婚妻子湘妹千里迢迢专门为他带来的乡情,岂料生死离别,天人相隔,泪在眼里滚,血在心中流。
车站分别时彼此的一个神圣的敬礼,代表着出生入死战友间的最高敬意。
更令我们意外的是,最后我们还看到雷锋也成了鞍钢的一名工人。
凡此种种,都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场景,却让我们潸然泪下。
同样,赵铁池和孙雪飞的爱情展现在两次坐车:一次是开始时孙雪飞搭乘赵铁池的吉普车,一次是结尾时他们同坐一列火车。
第一次代表初次见面,第二次隐喻情定终生;第一次是同去迎接专家,第二是共赴新战场。
这两个平行线之所以形成交集,还是因为一次住院,孙雪飞是为特务所伤,赵铁池是因为排险负伤,医院是治疗、探望和陪护之所,却成了他们长情告白之地。
惺惺相惜的真诚,心心相印的信任,息息相通的理解,一点一滴,一触即发,一心一意,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