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的晨读训练营结束了,今天在整理回顾每天上CCTalk时快速记下的语言点和对比版录音,才发现自己相对第一天的进步,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想象,而且主要是在一些常见的小词上。更重要的是矫正了自己学习语音的态度:慢慢来,才最快。
下面简单总结一下本次晨读的收获:
一、关于练习方法
1.高重复次数
想要练习发音,最开始的时候要选择“低含金量”的素材(简单、没有复杂词汇和句式),素材少而精,高重复次数地练习,练到嘴酸还不够,要一直练到最后能够脱口而出,这个时候就会发现一些语音模式已经印入了脑海,形成了记忆。例如在第一期晨读训练的时候,在《A puma at large》中,刚开始遇到village一词时,我的语调总是把握不准,为了拿下我就不停读,站着练,坐着练,晚上炖排骨切菜的时候也在练,到第二期又遇到village的时候才发现,脱口而出已经是那个语调了,早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现在一张口都是新概念的味道……)。
2.慢速模仿
训练的后一半,我开始基本只用0.6的倍速学习,因为只有慢下下来,才能使隐藏多年的问题真正暴露出来,“糊弄式”的快速朗读,在基础学习阶段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在一遍遍地迫使自己慢下来的过程中,除了发现自己一些单词的读音是不准的,还意外发现了很多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语音现象,惊觉“原来自己的语音不地道还有这样的一个元凶”,收获了一些珍贵的aha moment。
在高重复性的慢速模仿后,我发现果然如Eric所说,别人说话都变慢了,自己的耳朵也变得更敏感,一些以前捕捉不到的连读、弱读、快速换气等现象都听得明显了。现在低倍速听新闻播音员说话的时候,脑海里都在同步脑补揣摩他们念出每一个词的口型和舌头位置。
(在此再次推荐每日英语听力App,材料丰富多元,而且任意一篇文章都可以自由选择倍速,视频类的听力在锁屏后还可以继续听,电量不足的时候也敢“肆意”打开,简直是听书和听新闻的良友)
3. 训练节奏感
在提交晨读作业《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后,Eric指出我的节奏乱了,当时以为是通篇前后快慢不一致的问题,而后Eric在晨读群里说可以通过打拍子来练习节奏,我当下就好奇地试了试,打拍子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抢拍、慢拍,这个时候才真正理解Eric所说的“节奏”二字为何,不是指通篇的语速,而是一句话中的快慢轻重与连续,唱歌是讲究节奏的,说话也是一样的,有节奏地说让你更从容大方,听的人也会觉得舒服自然,信息传达自然会更有效。
(此处感谢Eric,我知道他会“慈父般”地说“不要感谢我,感谢你自己”……)
二、关于学习态度
1. 敢于做“白纸”的勇气
Eric一直强调“要忘记你之前所学,不要执迷不悟,把自己的语音面貌当成一张白纸,重新构图。”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把自己当作白纸不仅仅是勇气的问题,更多的是对自己真实水平的认知和迫切要提升的需求。
小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飞速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知道,好奇想要知道并学会。想要学会并熟练掌握技能,我们也需要把自己视为一张“语音白纸”,放下执念,留出更多空间来系统学习语音,不要妄自菲薄。
2. 某个工具和资料并不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能解决问题的只是你自己
作为已经成年的我们,该如果继续进行英语学习,并实现在发音、写作等输出上的提高呢?
答案是首先去做,然后再积极寻求反馈。
信息爆炸的年代,焦虑和不安全感很容易迫使我们都变成“囤货的松鼠”,但是我们要勇于直面根源去解决问题,书买了≠读过并吸收了,课报了≠学习并内化了,资料收藏了≠会回过头认真研读。
工具和资料并不能解决我们存在的问题,科学使用他们才能。想要真的解决问题,踏出步子,执行起来,不要去想捷径,踏踏实实地听、读、背、写,从基本技能开始训练起来,焦虑感也就会渐渐在实打实的执行中消退。
三、关于晨读结束后的语音学习
1.持续模仿,先从简单、经典的材料开始,然后再渐渐模仿更多元的材料;
2.定期回过头复习之前念不好的地方,强化肌肉记忆;
3.跟着American Accent Training中的内容学习,并仔细研究史嘉琳教授其他的语音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