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的一天,昨晚睡了个好觉,今天感觉精神百倍。
早课结束后,来到院子里散步。今天早上天气还不错,山里湿度高,天空中的云彩很有仙气,丝丝缕缕,随风舞动。看着变化的云彩整个人的思绪也随之发散开来。从来没有这么认真的看过云,一丝丝,一缕缕,聚集起来,又缓缓散去,在天空中摆出千奇百怪的造型。
到了中午的时分,天空下起雨来,那些奇特的云消失得无影无踪,变成了平平无奇的一层灰色。这可能就是云的实相,不断的生起灭去。这体验也给我了一个新名字
【觀雲】
今天是坚决静坐的第三天,腿部也逐渐适应了那种坚决的疼痛。可是老师所讲的观察感受,粗重的感受,细微的感受,我还是没有感觉。特别是反复说到的微细的震动,从来没有感觉到。
大概是下午的共修时间,观察头顶感受的时候,突然感觉左耳在震动。说不上是微细的震动,是高频的震动,感觉都能扇起风来,持续了大约两秒钟就消失不见了。身体的真实感受,让我体会到老师讲的这些实修经验都是经过验证的,只要按指示,一步一步的坚持下去,就会达到最终的目标。看到自己身体的实相,继而发现整个世界乃至宇宙的实相,达到开悟。
这是一条洞察实相本质的大道、一条了悟真理的正道。为了要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必须能如实地观察。我们必须学会认清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实相,并且穿透表层,觉察较细微的实相,再进一步了解最终的实相,最后终能体证到从自我痛苦中解脱的真理。无论我们如何称呼这个解脱的真理——是涅槃(nibbana)、天堂或其他名称——这都不重要;重要是的去亲身体验。
唯一能够直接体验真理的方法,就是向内观照,观察自己。有生以来,我们早已习惯向外看,我们总是对外在的人与事深感兴趣,却很少检验自己,检验我们的身心结构、我们的行为、自身的实相。因为,我们对自己始终一无所知。我们不了解无明(avijja)对我们造成多大的伤害;也不知道,我们一直都被自己内在未觉知的力量所奴役。
要领悟真理,必须将这内在的黑暗驱走。我们必须洞察自身的本质,才能了解存在的本质。因为,佛陀所指出的,是一条向内观照、自我觉察的道路。佛陀曾说:
就在这具有心识的六尺之躯,揭示了宇宙、宇宙的生起、寂灭、以及走向寂灭之道。
整个宇宙及其运作的自然法则,都必须在我们自身体验。也唯有在自身内部,才能体验。
这条正道也是一条清净之道。我们探究内在的真理,不是出于知性的好奇,而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透过对自身的观察,我们第一次觉察到那些受制约的习性反应、那些遮蔽了我们的心眼、隐藏了实相、制造痛苦的种种偏见。我们看清累积在内、令我们一直焦躁不安、痛苦烦恼的紧张压力;而且我们也体认到,它们是可以去除的。渐渐地,我们学会如何让他们分解消融,而我们的心就变得清净、祥和、快乐。
这条正道一定要去实践,佛陀的教导一定要去落实,否则就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表面功夫。
要实修佛陀的教导,并不是非得称自己为佛教徒不可。称呼无关紧要。痛苦人人皆有,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痛苦的有效解药,必能够适用于每一个人。这个实践的方法,也不是仅限于远离红尘、归隐山林的修行人。诚然,要让自己专心一意地学会如何去练习,是需要投注一段时间;但是一旦学会了这个方法,就一定要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个为了追寻正道而出家、卸下俗世责任的人,有机会更精进地修持、更深入地彻底了解这教导,因而可以有较快的进展。相对地,一个过着世俗的人,周旋于众多的责任之间,只能够以有限的时间来练习,但是无论是出家或在家,我们一定要懂得运用正法。
只有实际被运用的正法,才有效用。如果这真是一条从痛苦走向安乐的道路,那么随着我们不断精进练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会变得愈来愈快乐、和谐、对自己无所求。同时,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应该会变得愈来愈安详和谐。我们不仅不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反而应该能够产生正面的作用,促进众人的快乐和福祉。要步上解脱之道,我们必须过正法的生活,过真理、清净的生活。这才是实践佛陀教导的最佳方法。当正法被正确地实践时,它就是生活的艺术。
第七天结束
资源链接:
. Vipassana 内观禅修官网 :
(中国 http://vipassana.sutta.org/)
(国际 https://www.dhamma.org/zh-HANS/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