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健《单方应用大全》单方一味,气死名医
1.胃溃疡出血
张某某,男,30岁,1958年1月12日入院。入院前24小时内呕血2次共约1200毫升,黑粪3次共约1800毫升,胃病史10余年,无血吸虫病史。检查:一般情况差,面色苍白,上腹部压痛,肝脾(-),其他无特异发现,血压12.3/7.71kPa(95/55mmHg),,体温38.5℃,脉120次/分,呼吸30次。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2g/L,红细胞1.39×1012/L,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在正常范围内,黑粪隐血(+++),大便孵化(-),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之时间测定均正常,尿(-)。诊断:胃溃疡并出血。入院初7天用凝血剂,间歇性输血,补液均无效。第7天下午开始单用白及,初2天内仍黑粪,3天后转黄色并成形,4天后金黄色,血压上升为14.63/10.64kPa,临床症状消失。
治疗方法:中医临床多用本药的饮片,很少采用粉剂,为了增加白及的表面积,以促使胶质的溶解,并扩大与出血面的接触,使能迅速达到止血效果,故全部应用白及粉剂。
使用时根据临床不同的症状,采用3种不同剂型治疗:
①胃肠道出血者:将白及粉装胶囊以便吞服,每次2-4克,每天4-6次。
②食管及咽部出血者:为使白及直接与出血面产生迅速作用,故此类患者用白及粉调成糊状内服,剂量与服药次数同第1法。
③外伤性及鼻腔出血者:将白及粉及纸袋先经干热灭菌后,以无菌操作装入纸袋密封,使用时剪断袋角散布或喷雾于出血处。〔黄文达,等.浙江中医杂志.1958;(10):15.〕
2.上消化道出血
董X,男,30岁。住院号1039。于1957年5月7日因间歇性呕血入院,呕血已24小时,量为500-600毫升,便血20次。患者素有嗳酸,上腹痛。体温38.1℃,发育欠佳,巩膜有轻度黄染,肝未扪及,脾肋下5厘米,中等硬度。化验结果:红细胞2.45×1012/L,血色素50克/L,血白细胞5.1×109/L,中性0.77,淋巴0.12,酸性0.05,黄疸指数8单位,凡登白试验直接(-),间接(+),肝功能碘试验(++),高田-荒氏试验1∶128+,出凝血时间各1分钟,血小板148×109/L,凝血酶原时间何氏5分钟,血沉80mm/h,尿无特殊发现。生于血吸虫流行地区。诊为血吸虫病肝硬化并胃出血。入院后当继投以白及粉胶囊每天4次,每次2克。次日黑便2次,第5天体温下降,第4天大便转黄,1周后出院。〔黄文达,等.浙江中医杂志.1958;(10):15.〕
3.乳糜尿
李某某,女,56岁,1989年3月6日就诊。患乳糜尿8年,曾到某医院住院系统治疗2月不效,面色晄白,头晕乏力,神疲怠倦,语言低微,腰膝酸软,每天5-6次米泔样小便,纳谷乏味,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缓,乳糜尿实验阳性,蛋白(++++),红细胞(+)。予本法治疗2个疗程而愈,随访2年未复发。
治疗方法:白及30克,研末,分早晚2次冲服,10天为一个疗程。或将白及30克研末,早晚分2次配糯米煮粥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3年来用白及共治疗乳糜尿患者37例,总有效率89%,〔常绿.中医杂志.1992;32.(7):58.〕
4.食管瘘
患者,男,40岁。中段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手术7天进食后胸痛,气短,发热达38.8℃ ,胸透左上胸有液平面,抽脓后插管引流,禁食水,十二指肠管供营养。1周后仍发热,服美蓝半小时胸液蓝染,证实有瘘。静滴广谱抗生素及充分引流,29天已不发烧,开始服白及粉,10克/次,每天3次,1周后进食已无漏出,用2周。停药1周又发烧,胸管引出食物碎屑,再服白及,10天后停漏。巩固用药4周。已存活5年,从事一般农业劳动。
治疗方法:白及碾碎过筛成粉状,每次3-10克,加微温开水,调成糊状,搅拌至粘稠,饭前小口频服,每天3-4次。服白及至瘘口粘堵后,再维持用药2-4周。
治疗效果:9例中8例瘘愈合,1例瘘未愈,80天后衰竭死亡。治疗成功的病例,服白及1-9天(平均3.5天),可见漏出食物及胸腔引流物明显减少,瘘口粘堵(再无食物漏出)时间,最短3天,最长31天,平均13天。按证实瘘时间计,瘘口粘堵时间最短3天,最长57天,平均23.6天。〔李景琳,等.河北中医.1992;14(6):17.〕
5.术后吻合口瘘
马X,男,35岁,住院号为67684.1989年9月15日确诊为中段食管癌,在我院进行食道癌切除术,做主动脉与上食道胃吻合术。术后7天出现吻合口瘘,经胸腔闭式引流,空肠造瘘灌注饮食,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输新鲜血液,白蛋白,补液等支持疗法,3个月后瘘口愈合出院。出院后饮食正常,能做家务劳动。出院3个月后,病人感冒发烧持续4天,在原闭式引流口处流出脓性液体,伴有食物残渣,有臭味,日流出量约400毫升,患者再次入院,经食管钡餐摄片确诊为吻合口瘘,重新放入闭式引流管,用抗生素,盐水冲洗,静脉引液,观察2天,见漏出液量均在400毫升以上,仍见有食物,随后应用白及粉治疗。把白及粉用水调成粘稠糊状,让患者小口慢慢吞服,每次10克,每天3-4次,服药当日漏出量减少到200毫升左右,第2天减少到100毫升,冲洗引流管偶见食物残渣。口服白及粉5天后,漏出液停止。去掉引流管,局部换药,加强支持疗法。半月后伤口愈合出院,随访1年半健在,进普食,能参加体力劳动。〔宋玉祥.河北中医.1992;14(2):307.〕
【按语】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道,贲门癌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白及富含粘液质,加水调成糊状后又较强的粘合力,口服后可粘敷于食管壁上,堵塞瘘口,从而减少食物漏出及由此所致的局部感染及水,电解质紊乱,有利瘘口吻合。
6.皮肤皲裂
李某某,男,60岁,干部。双足底皲裂疼痛,脱皮已23年,每年夏季减轻,冬季加重,1986年12月27日来我科就诊,症见双足底粗糙,增厚,表面剥脱,两足底及足跟各有7条长短不齐的直线型裂缝,短者2.5厘米,长者4厘米,深达真皮部以下,半数裂缝露着红肉,活动受限。当即按下法涂药2次,每次相隔7分钟。第2天复诊,患者自诉“上药没过8小时就不疼了。”又如法涂搽药2次,3天后脱皮终止,裂缝变浅,皮肤显著变软,恢复原样,疼痛完全消除,活动如常,病告痊愈。
治疗方法:白及粉50克,香蕉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两沸,置容器中浸泡72小时,过滤去渣,兑入乙醇100毫升,或白酒150毫升,以防腐装瓶备用,用时取一小棉球蘸药水涂搽患处,每天1-2次,以愈为度。一般2-3天就可痊愈。一料可用10-15人。〔吴力军.山西中医.1988;(6):20.〕
7.乳头皲裂
孙某某,女,28岁。患乳头皲裂,流血,渗液,疼痛啼哭。经用土霉素,四环素等抗菌药膏外用,迁延1周未愈。后用白及膏外涂2天疼止,3天后病愈。
治疗方法:取白及(干品)适量,捣烂研细,过90-100目筛装瓶备用。用时取白及粉和猪油(用微火化开)各适量调成膏状,涂于患处,每天3-4次。流血渗液多者可单撒白及粉,待渗出液减少后再涂膏,一般3-5天痊愈。治疗期间可适当减少哺乳次数。〔曹智勇.中医杂志.1983;24(6):55.〕
【按语】白及研粉外敷,可生肌敛疮,加速疮口愈合。不仅乳头皲裂可用,亦可用于手足皲裂,肛裂等症。